第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40年來,魯冠球用雙手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第一家萬向節產品出口海外的中國企業,第一家國內上市的鄉鎮企業,第一家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鄉鎮企業,第一家成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供應商的中國企業,也是中國在美投資額最大的企業之一。魯冠球幾乎獲得了當代中國企業家的所有榮譽,1991年5月,魯冠球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美國《商業週刊》稱他是“中國最成功、最雄心勃勃的企業家之一”,《華爾街時報》稱其為“國家式的英雄人物”。
功成名就後的魯冠球不改本色,今天的他仍保持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習慣,生活簡樸,為人謙虛、低調,很少拋頭露面,儘管他的企業一年已有數百億元的銷售額,但魯冠球仍未離開當初創業的家鄉小鎮,他用一種極其傳統而又異常穩健的方式精心打造著自己的企業王國。
魯冠球一生信奉實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人友、創萬年業”是他的座右銘,他喜歡說兩句話,一句是“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另一句則是“我們要靠實力取勝,一切都是幹出來的”。
“摔了跟頭”也要“抓把泥”
【觀點】
“我一生對事業的追求就是認一個字:幹!幹工作不是為了讓別人理解,也不會因為人家不理解就停止對事業的追求。要改變貧困的現實,實現富裕的理想,只能用“幹”字來解釋一切,說明一切。怨天尤人沒有出路,消極悲觀走向死路,踏踏實實從自己做起才是唯一的出路。”
【核心提示】
你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沒有生命的意志;也可以一次次失敗,但只要一息尚存,就必須戰鬥到底。非凡的人生要靠自己去爭取,命運只偏愛不屈的靈魂。而這個道理,少年時代的魯冠球就已經懂了。
【進階閱讀】之危機背景
1962年的一天,辛辛苦苦在蕭山縣裡鐵器社做了三年學徒,眼看就要出師的魯冠球突然得到一個訊息,由於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國家經濟困難,鐵器社不得不精簡人員,自己必須回家了。這一年魯冠球剛滿18歲,儘管有著使不完的勁兒,但現實告訴他,自己的工人夢破滅了。誰也不會想到,這場突如其來的遭遇竟會成為這個年輕人創業的開始,從此做企業一做就是半個世紀。 。 想看書來
魯冠球:自己的夢自己圓(2)
收拾行李的時候,魯冠球沒有流淚,雖然他很不情願,但心裡憋著口氣,他發誓這輩子不會當農民,他已經過夠了朝不保夕的日子,做個農民能有什麼出息呢,他不是不會種地,但就是不喜歡。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魯冠球幼小的心靈裡就燃燒著一股不屈的火焰,現在考驗他的時刻來了。
沒過多久,鄉親們就看到一個瘦小的身影活躍在江邊的堤壩上,用殷勤的目光打量著每一個路過的人。每天天剛矇矇亮,魯冠球就支起了小小的腳踏車修理攤,生意時好時壞,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他常常蹲守到深夜,任憑雨打風吹,從那時候起他學會了抽菸。後來他乾脆把腳踏車攤搬到了防洪堤外,因為那裡的空間大一點,晚上睡覺也有地方了。一天早上他醒來時,發現夜裡漲了大潮,也許是太累了,他沒有任何知覺,幸好睡在草舍頂上才躲過一劫。但大難之後並沒有後福,修理腳踏車還是掙不了幾個錢,有時候一整天也沒有人光顧。不過魯冠球沒有灰心,他知道天上不會掉金子,地上也不會長金子,一切只能靠自己去打拼。
或許魯冠球還有別的選擇,初中肄業後他曾經馱著父親走鄉串鎮四處行醫,但看來他不是從醫的料,要不然他也不會去城裡當學徒了。那麼除了修理腳踏車,自己還能幹些什麼呢?
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很快冒了出來,從小在農村長大的魯冠球發現每到收穫時節鄉親們都要把糧食運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