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曾小萍教授(M·Zelin)分別向高王凌指出了這點,認為它也應該劃入這一“收斂”之內,1987年1月,伯克利,1989年5月,北京;又見曾小萍:《The Magistrate's Tael:Rationallizing FiscalReform in Eighteenth…CenturyCh'ingChina》(《知縣的銀兩:十八世紀清朝中國的財政合理化改革》),Berkeley,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1984。
'35' 乾隆十四年六月壬午諭。
'36' 乾隆十一年十一月癸巳諭。
'37' 乾隆十四年正月乙亥;因其“行之十餘載,漸成故套”。
'38' 《大清會典事例》卷一三,引自史媛媛:《清代前中期新聞傳播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頁43。
'39' 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庚申諭。
'40' 乾隆十四年五月戊辰。
'41' 據說皇上即位之初,以輔臣之議請,命除供奉內廷西洋傳教士外,滿漢軍中佈教之西洋人,禁其居留。爾後京師及各省教民被拘禁者甚多。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初,郎世寧乘皇上來如意館觀賞其作畫之機,跪求緩和教禁。上諭:“朕未嘗阻難卿等之宗教,朕惟禁旗人信奉。”十日後,又由某親王召教士入宮,代宣帝旨:“唯禁旗人信教,他皆不問,教士亦得自由信奉。”嗣後對信教者即持寬大態度,迫害之事幾絕跡。《燕京開教略》一書直譽“郎世寧片言之功,有勝千百之奏疏”,參見郭成康:《清史編年》,第五卷,第15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42' 參見和衛國:“清代國家與錢塘江海塘工程研究”(博士論文),2008,乾隆十八年。
'43' 如乾隆十四年三月庚戌諭:“朕意苗疆事體,惟當謹守章程,行所無事,自能敉寧綏輯”。後果有二次金川之用兵。
'44' 乾隆十六年五月己未,《高宗實錄》卷389;這是指不久之後與菸禁一起放棄禁“踩麯燒鍋”。
'45' 乾隆十三年四月辛未諭、乾隆十四年五月戊辰諭。
'46' 如井田、封建等,方濬師:《蕉軒隨錄》卷11《儲貳金鑑》。
'47' 如世宗屢諭徐徐辦理,豐年採買,照依市價,價長而止,與乾隆有所不同。以糧政窺之,不意以嚴補寬、苛苛為察之世宗,較之寬嚴互濟之高宗,似非更嚴更苛,參見高王凌:《知古鑑今話糧政》,《政府作用和角色問題的歷史考察》海洋出版社,2002;關於乾隆的用嚴,參見李景屏:《乾隆王朝》,農村讀物出版社,2003;又,乾隆初的“常安事件”,也處理頗嚴,見孫文良、張傑、鄭永川《乾隆帝》,頁101。
'48' 乾隆元年二月諭,《高宗實錄》卷13。
'49' 《樂善堂集》卷4。
'50' 《御批綱鑑》,卷101;聖祖也曾說過:在下者常視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則下必投其所好以誘之,《庭訓格言》6。
'51' 《御批綱鑑》,卷77。
'52' 《御批綱鑑》,卷25。
'53' 乾隆六年七月癸亥諭。
'54' 當日此類現象之多,已足可引起重視,如乾隆五年七月庚寅,上諭,御史沈世楓奏:近年以來之督撫每以尋常政務不足以結主知而動眾聽,於是逞臆見以變法,矜一得以邀功。其說以為利民,而其實利未見而害隨之。如崔紀令開井灌田,郝玉麟欲以嚴刑重困流民,張渠請禁糧艘帶酒,雅爾圖抑令業主免租,李衛禁止曬曲,鄂彌達勒令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