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太守府內,燈火通明。王厚負手立於窗前,凝視著窗外深沉的夜色,思緒萬千。

“先生,還在為荊州世家之事煩憂?”賈詡的聲音從身後傳來,語氣中帶著一絲關切。

王厚轉過身,微微一笑:“文和來了。不錯,荊州四大家族,根深蒂固,若不能為我所用,終究是心腹之患。”

賈詡走到王厚身旁,低聲道:“先生如今已得文聘、魏延、黃忠三位良將,實力大增。何不趁此機會,殺雞儆猴,震懾荊州世家?”

王厚搖搖頭:“不可。荊州初定,民心未穩,若是貿然動用武力,恐適得其反。況且,四大家族並非鐵板一塊,蔡瑁已死,蒯家兄弟對我頗有好感,只需略施手段,便可分化瓦解。”

“先生高見。”賈詡撫須讚道,“不知先生有何妙計?”

王厚走到桌案前,鋪開一張地圖,指著襄陽城說道:“襄陽乃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城防年久失修,急需整飭。我意,徵調民夫,修繕城牆,同時興修水利,發展農耕。此舉,一可安撫民心,二可展現我軍仁義之師的風範,三則可暗中觀察四大家族的動向。”

賈詡目光一亮:“先生此計,一石三鳥,妙哉!只是,修繕城牆,興修水利,耗資巨大,府庫恐難以支撐。”

王厚笑道:“無妨。我已命人前往許昌,請求丞相撥款。此外,也可向四大家族募捐,就說是為了襄陽百姓的福祉。”

賈詡心領神會:“先生是想借此試探他們的態度?”

“正是。”王厚點頭道,“若他們慷慨解囊,自然是真心歸附。若推三阻四,則必有異心。”

此時,張遼、張合、徐晃等將領也來到府中。

“見過先生!”眾將齊聲行禮。

王厚抬手示意眾人免禮,說道:“諸位將軍,新野之戰,辛苦了!”

“為先生效力,末將之幸!”魏延抱拳道,語氣中充滿了感激。黃忠也點頭附和。

王厚環視眾人,沉聲道:“荊州初定,百廢待興。我欲重修襄陽城防,興修水利,爾等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願為先生效犬馬之勞!”眾將齊聲應道,聲音震耳欲聾。

王厚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明日起,便開始動工!文和,此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

“詡定不負先生所託!”賈詡躬身領命。

王厚又對眾將說道:“文遠,你負責城防修繕;儁乂,你負責督運糧草;公明,你負責訓練新兵;曼成,你負責維護治安。其餘諸將,各司其職,不得有誤!”

“遵命!”眾將領命而去,各自準備。

翌日清晨,襄陽城外便是一片繁忙景象。民夫們在官兵的指揮下,搬運磚石,修補城牆。王厚撥下的款項如流水般湧入,迅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城防工事。

荊州四大家族——蒯家、龐家、黃家、習家——眼見王厚如此雷厲風行,皆暗暗心驚。他們聚於蒯府,商議對策。

蒯越捋著鬍鬚,緩緩說道:“王厚此舉,明修城防,暗撫民心,實乃高明之策。我等若再袖手旁觀,恐為其所乘。”

龐德公點頭道:“誠如異度所言。王厚此人,雄才大略,非久居人下之輩。我等不如順勢而為,舉薦荊州俊傑,以示歸附之意。”

黃承彥也附和道:“此計甚妙。我荊州人才濟濟,若能為王厚所用,必能助其成就一番霸業。”

於是,四大家族共同舉薦了荊州四位才俊:馬良、劉巴、蔣琬、潘濬。

王厚聞訊,大喜過望,立刻設宴款待四人。

席間,王厚舉杯說道:“諸位皆是荊州名士,今日能得相見,實乃三生有幸。我欲在襄陽設立軍師府,為我出謀劃策,不知諸位可願加入?”

馬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