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氏集團為組建聯盟焦頭爛額之際,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了。一家原本態度曖昧的大型企業,在經過深入調查和內部討論後,決定加入陸氏集團倡導的合作聯盟。這家企業在行業內頗具影響力,其技術研發實力雄厚,市場份額也相當可觀。他們的加入,無疑給陸氏集團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陸氏集團的代表在得知訊息後,第一時間與對方取得聯絡。電話接通,陸氏集團代表難掩激動,聲音都微微顫抖:“真的太感謝貴公司的支援了!你們的加入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這可是我們對抗神秘企業的關鍵一步。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許久,終於看到了曙光。”

對方企業負責人沉穩地回應:“我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段時間我們對你們進行了深入瞭解,你們展現出的誠意和實力,讓我們看到了合作的希望。而且神秘企業的野心,我們也看得很清楚,只有攜手合作,才能有出路。單打獨鬥在這場風暴裡,根本毫無勝算。”

原來,這家企業的高層在陸氏集團的誠摯邀請下,親自到陸氏集團進行了實地考察。一進入陸氏集團的生產車間,對方高層就忍不住發出讚歎,一邊走一邊仔細觀察裝置執行:“你們這先進的生產裝置,在行業內可不多見啊,這為產品質量提供了堅實保障。單看這自動化的生產線,就能想象到生產效率有多高。”

陸氏集團的陪同人員自豪地介紹,眼中滿是驕傲:“是啊,我們一直很重視生產環節,不斷投入資金進行裝置更新。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讓我們的產品更具競爭力。每一次裝置升級,都是為了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就拿我們上一次引入的德國進口的智慧數控加工中心來說,產品次品率直接降低了 15%。”

對方高層饒有興趣地追問:“那在裝置維護和更新這塊,每年的預算大概是多少呢?”

陪同人員迅速答道:“每年大概佔總生產成本的 8%,我們始終認為這是對產品質量和企業未來的重要投資。以去年為例,在裝置維護和更新上投入了 500 萬元,換來的是生產效率提升 20% ,產能提高了 30%。”

在參觀研發部門時,對方高層看著嚴謹的研發流程,又詢問道,目光中帶著探究:“研發團隊的氛圍也很棒,不過我很好奇,你們在研發投入上一般佔比多少?畢竟研發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陸氏集團研發主管接過話茬,自信滿滿地說:“我們每年會拿出營收的 20% 投入研發,就是為了保持技術領先,應對市場的各種挑戰。這 20% 可不是隨便定的,是經過多輪分析和評估,確保能在技術創新上持續發力。像我們去年在智慧晶片散熱技術研發專案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最終成功研發出新型散熱材料,將晶片散熱效率提高了 30%,直接提升了產品 30% 的市場競爭力。”

對方高層接著問:“那在研發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上,你們有什麼特別的舉措嗎?”

研發主管回答:“我們不僅高薪聘請行業頂尖人才,還設立了內部的研發培訓體系,每年選派優秀人才去國外參加專業研討會,不斷提升團隊的研發能力。去年我們高薪聘請了 3 位在晶片領域有 10 年以上經驗的專家,同時選派了 5 名骨幹研發人員參加國際晶片技術研討會,帶回了前沿技術理念,對我們的研發工作幫助很大。”

同時,陸氏集團展示的關於神秘企業陰謀的詳細證據,也讓他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會議室裡,陸氏集團代表將證據一一展示,神情嚴肅,語氣沉重:“這些都是我們辛苦蒐集的,神秘企業的計劃一旦得逞,整個行業都會陷入困境。從他們過往的收購手段,到這次大規模整合計劃,每一步都暗藏危機。你看這份檔案,上面詳細記錄了他們對星耀科技的收購過程,手段非常強硬。先是惡意壓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