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王懷隱問,\"為何用這個?\"

\"藿香不僅能化溼,還能安神,\"華千機說,\"病人現在心神不寧,正需要這味藥。\"

很快,藥煎好了。病人服下沒多久,果然緩解了許多。

\"說來慚愧,\"華千機道,\"這個方子其實是從軍糧方子中得到的啟發。\"

\"哦?此話怎講?\"

\"楊家軍的方子裡有一味'暖胃散',就是用姜、陳皮、藿香等藥材製成,\"華千機說,\"將士們在行軍途中,若是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服下這個就能解除不適。\"

\"有意思,\"孫道濟說,\"看來軍中也有不少養生妙法。\"

\"是啊,\"華千機說,\"這些日子我在整理這些方子,發現裡面蘊含了很多養生之道。\"

\"說說看,\"孫道濟來了興趣,\"你從這些方子中有何心得?\"

華千機想了想:\"我覺得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他取出隨身攜帶的醫案本:\"第一層是治病。比如剛才這個方子,就是針對寒毒入腹的。\"

翻開第二頁:\"第二層是養生。像軍中的'鐵騎散',就是根據將士們的體力消耗來調配的。\"

最後翻到第三頁:\"第三層最為重要,是預防。如何透過日常飲食來增強體魄,避免生病。\"

\"好!\"孫道濟擊掌,\"你能想到這三層,已經得其精要了。\"

\"確實,\"王懷隱說,\"這不正是'上醫治未病'的道理?\"

李慈心也點頭:\"將軍中的實踐經驗與醫理結合,確實很有見地。\"

這時,病人已經好轉,能夠說話了。

\"敢問醫者,\"病人虛弱地說,\"可有方子能預防這種情況?\"

\"有。\"華千機取出一張紙,寫下幾味藥材,\"這些都是常見的調味品:乾薑、陳皮、砂仁、藿香、甘草。平日烹飪時加入一些,不僅可以增香,還能溫中健脾。\"

\"這......\"病人有些驚訝,\"這些不是藥材嗎?\"

\"醫食本是同源,\"孫道濟說,\"許多調味品都是良藥。關鍵在於如何運用。\"

\"正是,\"華千機說,\"比如干姜,冬日煮湯時加入,可以溫補;陳皮不僅能提味,還能理氣;砂仁既能增香,又能助消化......\"

\"妙!\"王懷隱說,\"這樣百姓們就容易接受了。\"

\"而且,\"李慈心補充,\"這些東西本就便宜易得,百姓們完全用得起。\"

華千機繼續說:\"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楊家軍的方子裡,很多都是根據季節和地域來調整配方的。\"

\"此話怎講?\"

\"比如夏天行軍,方子裡會加入薄荷、菊花這些清涼之品;冬天則多用乾薑、桂皮這些溫性藥材。\"

\"這不正是'因時制宜'嗎?\"孫道濟說。

\"還有地域的考慮,\"華千機說,\"北方乾燥,方子裡就會加入滋潤的藥材;南方潮溼,則多用化溼的藥材。\"

\"說到這裡,\"孫道濟突然想起什麼,\"你可知我家祖上還留下一本《千金食治》?\"

\"《千金食治》?\"華千機眼前一亮,\"可是孫思邈大師的遺著?\"

\"正是,\"孫道濟起身走到書架前,取出一本裝幀古樸的書籍,\"這裡面專門記載了食療方面的內容。\"

華千機恭敬接過,翻開第一頁,只見上面寫著:\"食補勝於藥補,慎防勝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