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李世民以賢德治軍,引得貴人良將紛紛相助(第1/5頁)
章節報錯
前章講到李淵三女兒李氏籌建了娘子軍,發展的也是風生水起,聽聞父親李淵已然成功渡過黃河,心中萬分喜悅,旋即提筆寫信,遣派親信前去聯絡父親,詳盡告知當下她的狀況。
李淵得知女兒訊息,甚是高興,立即命令柴紹前去迎接李氏和他的娘子軍。
這時,李神通和段綸等人都派來使者,要求投靠李淵。李淵見到二人所派侍從遞交的降書後,很是欣慰,分別回信,封李神通為光祿大夫,封段綸為金紫光祿大夫。
李神通,本名李壽,字神通,是李淵的堂弟,隋朝海州刺史李亮長子。李淵起義後,李神通在長安附近起兵響應李淵,自稱關中道行軍總管,李神通參與了多場對隋朝的戰役,包括對抗宇文化及和劉黑闥的戰鬥。儘管他親自指揮的戰爭鮮有勝績,特別是在平定劉黑闥戰役中的失利造成了重大損失,但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能夠在唐朝的政治和軍事舞臺上依舊佔據一席之地。
因為李神通與李世民關係密切,他在玄武門之變中支援李世民,並在李世民即位後獲得了重用,唐朝初期他曾任光祿大夫、宗正卿、右翊衛大將軍、淮安郡王等職,逝世於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後被追贈司空,諡號靖。
段綸,遼西郡令支人(今河北遷安縣東),隋兵部尚書段文振之子,他的妻子是李淵的妾室所生,史稱高密公主,先嫁長孫孝政,後改嫁段綸。段綸在隋朝時任左親衛,後響應李淵晉陽起兵,聚集了一萬多兵馬迎接李淵大軍,被授予金紫光祿大夫,唐朝建立後擔任駙馬都尉和益州都督,被封為紀國公,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段綸去世,追封晉昌郡王,諡曰安,陪葬昭陵。高密公主去世後與丈夫段綸一同陪葬於唐昭陵。
同一時間,附近的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賊盜義士也紛紛遞來降書,要求歸順義軍。
李淵又立即寫信慰勞那些賊盜義士,並且各封了官職,命令他們依舊待在原地,聽從敦煌公李世民調遣。
何潘仁原是長安城內的胡商,後因財貨被隋軍搶走,投告無門,遂糾集窮苦農民數萬人,揭竿而起,加入反隋大軍。他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司竹園,這個地方成為了他起事的據點,也是他與平陽公主合作的重要地點。司竹園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司竹鄉,古代這裡竹林面積很大,先後曾設定有司竹監、丞、都尉等官府機構,由此得名“司竹府”。
李淵起兵後,平陽公主在躲避隋朝政府軍時,逃入司竹園尋求庇護,何潘仁慷慨地派遣兵力護衛她,後被平陽公主招降納叛,共同擴充兵力,籌建“娘子軍”。唐朝初建後,何潘仁在李世民的統帥下,加入攻城軍隊,攻破了長安。唐朝建立後,他被授予右屯衛將軍。唐武德二年,何潘仁在一次戰事中因“輕敵”不幸遇難。
何潘仁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行動對隋末民變和唐朝的建立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故事不僅體現了個人在動盪時代的選擇與命運,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的尖銳和民眾的反抗精神。
李仲文出身於官宦世家,家族世代為官,李仲文是北朝的趙郡李氏子弟,他的爺爺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弼,父親是真鄉郡公李衍。他在隋朝時期擔任過多個官職,包括大理少卿等。在李淵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仲文加入了平陽公主的娘子軍,並在李淵建立唐朝後,被任命為太常少卿,後出任幷州總管,負責防禦突厥入侵。唐朝建立後,李仲文繼續擔任重要職務,曾被任命為尚書左丞。儘管他在唐朝初期有過一段輝煌的職業生涯,但晚年因牽涉到一起案件而被處死。
李仲文被指控聽信妖僧志覺的讖言,自稱有龍附體,企圖在汾州置龍游府,並娶陶氏之女以應隋末桃李之歌的讖言。此外,他還被指控勾結突厥,企圖在唐軍攻打王世充時襲擊長安。武德四年(621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