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格局決定命運,還看唐公李淵隋末風雲中的權衡與佈局(第2/4頁)
章節報錯
與此同時,李淵還注重選拔人才,對於那些有才能、有志向的人,不論出身背景,都給予他們公平的機會。透過簡政任免,口頭宣佈他們的功績,親手填寫官職級別,一天之內就任命了一千多人,這一數字足以彰顯李淵對政務改革的決心和效率。
接受官職的人並不需要領取告身,他們只需要拿著李淵軍帳所寫的官職名稱,就可以正式走馬上任。這種方式不僅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也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進入政府體系,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隨後,李淵率軍透過曾大敗魏刀兒起義軍的雀鼠谷,於七月十九日到達了賈胡堡。賈胡堡位於今天的山西省靈石縣西南,賈胡堡地處汾河沿岸,是連線太原和臨汾的重要通道。其地理位置對於李淵的軍隊來說,既是進攻的跳板,也是防禦的關鍵地點。
當時正值八月雨季期,李淵義軍剛到賈胡堡,就遇到了連綿不絕的大雨,導致道路泥濘不堪,不利於行軍,無奈之下,義軍只得暫時在賈胡堡駐紮。
安置好營寨,李淵召集主要將官於主營帳商議軍情要事,此時,前軍探兵急匆匆來報:“啟稟大將軍,隋將宋老生、屈突通奉代王楊侑之命,分兵前來阻擊我軍。屈突通所部駐守河東,宋老生領兵已抵達霍邑。”
霍邑是古代中國山西省的一個古城,位於今天的山西省霍州市,因位於霍山腳下而得名。在中國歷史上,霍邑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成為多個重要戰役的戰場。霍邑在賈胡堡向南約五十餘里處。
探兵退出營帳後,李淵站在營帳中的地圖前,目光凝重,久久不語。
李世民見狀,率先開口道:“父親,宋老生乃久經沙場之人,其軍突然抵達霍邑,定不會輕易就範。屈突通駐守河東,猶如猛虎在側,此局勢於我軍頗為棘手。”
李建成微微點頭,接著說道:“二弟所言極是。屈突通善戰且有謀略,河東一地地勢險要,我若分兵攻打,恐宋老生乘虛而入,若先擊宋老生,屈突通又可能來抄我後路。”
裴寂摸了摸鬍鬚,緩緩而言:“大將軍,當下我軍當務之急是先穩住軍心。宋老生雖已兵至霍邑,但初來乍到,地形未熟,我軍可先派小股部隊前去霍邑周邊探查敵軍虛實,尋覓其破綻。”
李淵思考片刻,掃視眾人後說道:“裴將軍所言不錯。然我軍也可藉此時機。宋老生所率之兵長途跋涉,必然疲憊,我軍若能有效利用,或可佔得先機。”
李淵猛拍面前帥案,果斷下令道:“諸位,咱們先行進攻霍邑,至於其他事宜,待抵達後再作商議!”
不料大雨持續數日,依舊不止,大軍被困於此,無法繼續前進。李淵擔憂軍糧不足,便派遣府佐沈叔安奔赴太原,命其再運送一個月的軍糧以解義軍之困,沈叔安領命即行。
沈叔安來自吳興沈氏,這是一個在唐代有著顯著地位的家族。沈氏成員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有顯著貢獻,進入唐代後,沈叔安的官職繼續上升,歷任司門郎中、潭州都督、刑部尚書等職位,最終被冊封為吳興郡公,成為大唐開國功臣之一。沈叔安善於詩文,有作品《七夕賦詠成篇》等傳世,展現了他的文學才華。他的努力和貢獻被後世認可,死後被陪葬於唐高祖獻陵,影象於凌煙閣,附於二十四功臣之後。
沈叔安在隋朝末年擔任府佐,負責排程老弱病兵,監運軍需糧草。他投奔李淵之後,在李淵引兵進攻長安的初期擔任府佐,幹起了老本行,輕車熟路,為軍隊的後勤提供了重要支援,他的這一角色對李淵軍隊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李淵日夜盼望天氣放晴,可天空依舊陰雲密佈,內心焦慮不安,煩躁不已。忽然,驛卒進得軍帳,傳來捷報說通議大夫張綸前往安撫稽胡勢力途中,率領義軍攻克了離石(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殺了太守楊子崇,又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