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李淵欲退晉陽城,敦煌公力勸勇奪霍邑城(第1/3頁)
章節報錯
公元617年七月,正值雨季,雖緩解了旱情,但卻延誤了李淵的行軍計劃。
大雨連綿不絕,彷彿要將整個世界都淹沒,雨滴砸在地面,濺起一片片水花,瞬間將地面變成了一片泥濘。雨水順著山坡流淌,匯成了一條條小溪,潺潺流向遠方。
此時,回太原督運軍糧的沈叔安尚未回來,出使突厥的劉文靜也沒有了訊息,李淵正在帥帳內妄自發愁,探兵突然傳來急報,稱劉武周與突厥勾結,欲乘虛襲擊晉陽。
李淵不禁不禁一驚,長嘆道:“看來時機尚未成熟啊,還需速速返回晉陽!”
於是,李淵與召裴寂等人前來商議返回晉陽事宜。
他對裴寂等人說:“宋老生有勇而無謀,戰則必敗。但當務之急是劉武周與突厥勾結,恐怕會襲擊我們的後方,我認為應當先返回晉陽,以觀其變。”
大家討論交流,皆表示贊同,大多人認為隋軍目前雖是強弩之末,但兵力尚強,難以攻克,且李密狡黠難測,劉武周又唯利是圖,故不如先回守本營,日後再圖大業。
裴寂示意大家安靜下來,擔憂地說:“諸位,宋老生與屈突通的聯軍分別佔據著險要地勢,我們難以迅速攻克。李密在信中雖然口頭上表示聯合,但他為人利益至上,其心思誰也摸不透。這突厥人更是貪婪而無信,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劉武周那種和胡人混在一起的人,更不可靠。太原是我們的重要據點,而且義軍的家屬都在那裡。而且此時因雨季後勤物資未能及時得到保障,我軍軍糧急缺,我們不如先回去救援太原,穩固後方,再作長遠打算。”
李世民聽了,心中一愣,立即提出異議,說道:“現在田野裡莊稼即將豐收,糧食怎麼會不夠呢?宋老生是個輕浮急躁的人,一戰就能將他擒獲。而李密那傢伙,整天只想著佔據大型糧倉,惦記著倉庫裡的糧食,哪有心思考慮長遠戰略。劉武周和突厥雖然表面上相互依附,但他們內心肯定是互相猜疑的。劉武周就算對太原有想法,他怎麼敢輕易離開自己在馬邑的根據地!我們現在是打著正義的旗號,奮不顧身來拯救百姓,應該直接攻打隋軍,攻下長安城,這樣才能號令天下。現在遇到這麼一點小困難,剛起兵就想退兵,定會擾亂軍心,降低士氣,萬一跟隨我們的義軍失去信心,一旦解散,我們回到太原那座孤城防守,那不是等著被敵人吃掉嗎?到時候我們連自己都難得保全!”
李建成也覺得李世民的話有道理,補充道:“宋老生雖勇,然其兵新勝,驕惰已極,我軍若乘勝進擊,必能克之。”。
但李淵因顧慮重重,擔心後方被襲,再次失去家人,卻不聽他們的勸告,執意催促部隊出發返回。
李淵當即命左軍為前軍,先行出發退回晉城進行防禦。
李世民聽到這個決定後,決定再次進諫。然而,當他正要進帳時,天色已黑,李淵已經睡下了。李世民無奈,又急又氣,在帳外嚎哭,聲音傳到了帳篷裡。
李淵聽到哭聲,趕緊召見他詢問原因。李世民哭訴道:“父親,現在軍隊是憑著正義行動的。如果我們進攻,就一定能夠攻克敵陣;但如果我們退縮,軍隊就會解散。一旦眾人潰散,敵人就會趁機進攻,我們的生死就在眼前,這怎麼能不讓人悲傷呢!”
李淵聽了李世民的話,這才如夢初醒,說:“軍隊已經出發了,這可怎麼辦呢?”
李世民趕緊回答說:“右軍還在嚴整地駐紮著,沒有出發;左軍雖然已經離開,但雨地泥濘,他們走得並不遠。讓我去追趕他們吧。”
李淵看著李世民,笑著說:“看來我的成敗都掌握在你手裡了。你就去吧,我相信你。”
於是,李淵叫來李建成和李世民連夜出發,去追趕已經出發的左軍。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將部隊追回,避免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