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滿臉的驚愕:“王大人,這可非同小可,你們可有證據?”

高君雅在一旁接著說:“劉鄉長,證據我們是暫時沒有。但你想啊,他李淵如今手握重兵,又重用那些戴罪之人和來歷不明之人。而且啊,這旱災之下,人心惶惶,誰知道他會趁機做什麼壞事呢。我們都是為了晉陽的安寧,為了皇上的安危著想。”

王威連忙點頭稱是:“是啊,劉鄉長。所以我們想請你看在晉陽百姓的份上,召集些鄉兵,提前埋伏在晉祠裡面。等他李淵前往祭祀之時,咱們瞅準時機就把他給除掉。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劉世龍皺著眉頭,有些猶豫:“這……這可是誅殺朝廷命官,若是失敗了,可就是滅族的大罪啊。”

高君雅趕忙說道:“劉鄉長,莫要擔憂。我們二人在此給你擔保,只要事情成功,我們必定會立刻上報朝廷,到時候,皇上定會嘉獎於你,榮華富貴自是少不了的。你看你這小小的鄉長,一輩子也就這樣了,若是做了這樁大事,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啊。”

王威也在一旁蠱惑道:“是啊,劉鄉長。我們這都是為了正義,為了皇上,為了晉陽。他李淵要是真的謀逆,遭殃的可都是我們這些百姓。你現在站出來做這件大事,那就是晉陽的英雄啊。”

劉世龍沉思了一會兒,緩緩地說:“那好吧,既然王大人、高大人你們如此說,看在晉陽百姓的份上,我就答應你們。不過,到時候一定要按照你們說的,上報朝廷,可不能虧待了我。”

王威和高君雅相視一眼,心中暗喜,連忙說道:“劉鄉長放心,我們定不會食言。”

兩人離開前,再三向劉世龍承諾事成之後一定上報朝廷,給予榮華富貴,劉世龍假裝同意。

王威和高君雅前腳剛走,劉世龍後腳就來到李淵府上,告知了李淵王威和高君雅二人準備刺殺於他的事情。

劉世龍是幷州晉陽人,生卒年不詳,是晉陽的首富。隋大業末年時,擔任晉陽鄉長一職。他透過裴寂的介紹與李淵早就相識,並被李淵的待客之道和個人品質所感動,對李淵情深義厚,忠心耿耿。在李淵起兵反隋後,劉世龍被李淵授予銀青光祿大夫,後轉為鴻臚卿,李淵登基後還給他改了名字叫劉義節,可謂風光至極。

李淵送別劉世龍,連忙召來李世民,告知王、高二人謀劃刺殺之事,李世民分析道:“王威和高君雅兩人的死期已經不遠了,我正打算動手除掉他們,前期看他們對咱們也無大礙,一直沒忍心動手,沒想到他們竟然主動挑起事端,真是‘閻王叫他三更死誰敢留其到五更’”

於是,李世民與李淵秘密商定了對策。

次日清晨,李淵來到議事堂,邀請王威和高君雅一同商議要事。眾人剛剛依序坐定,突然,鷹揚府司馬劉政會匆匆趕來。

劉政會,滑州胙城(今河南省滑縣牛屯鎮)人,是唐朝初年的重要大臣,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大業年間擔任太原鷹揚府司馬,李淵任太原留守時,劉政會為其部下,參與了李淵起兵反隋的密謀,並在李淵起兵後擔任大將軍府戶曹參軍。唐朝建立後,劉政會被任命為衛尉少卿,留守晉陽,負責經營後方根據地,對內撫慰軍士,對外安撫外族。武德二年,劉武周進攻晉陽,劉政會被俘,但忠心不屈,暗中向李淵提供敵方軍情。貞觀初年,劉政會改任洪州都督,貞觀九年(635年)因病去世,追贈民部尚書,諡號“襄”。

只見劉政會神色嚴肅,手中緊握著一封告密信,聲稱要呈交李淵審閱。

李淵見狀,便示意王威去接過密信。然而,劉政會卻立刻制止了王威,態度堅決地說道:“唐公,我此次前來,所要告發之人正是副留守王威以及高君雅二人。因此,這封密信唯有唐公您才能親自查閱,還請唐公明察。”

李淵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