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軍的防線。可是,劉弘基早有謀劃,他指揮著步兵方陣微微側身,讓隋軍的步兵長槍陣陷入一個相對狹窄的包圍圈中。此時,兩側的騎兵迅速出動,如兩把鋒利的剪刀從側翼包抄過去。

隋軍陷入混亂,前後不能相顧。劉弘基抓住這個時機,指揮步兵放下盾牌,手持長刀衝向隋軍。雙方短兵相接,展開激烈的白刃戰。義軍計程車兵們個個英勇無畏,在將領的激勵下,奮勇殺敵。隋軍在這種前後夾擊的情況下,漸漸招架不住,死傷大半。

劉弘基命令義軍趁勢攻城,隋朝守軍此時看到義軍勇猛如怒虎下山,殺聲震天,早已聞“聲”喪膽,無心戀戰,紛紛放下兵器,棄城投降。

劉弘基此戰大勝,義軍順利進入長安故城駐紮,收服降兵敗將,義軍紀律嚴明,安撫百姓,秋毫無犯,城中很快便恢復了平靜。

同時,李淵向位於涇陽的李世民部隊發出命令,命李世民帶領義軍先趕至的司竹園(前文提到過籌建“娘子軍”的平陽公主曾在此避難),再前往阿城駐紮。

阿城即阿房宮的舊址,現在西安市的西南方向,距離西安市中心約18公里,相當於大約36裡的地方。阿房宮遺址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和雁塔區交界處,具體地址為西安市未央區三橋街道以西1公里處。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阿房宮作為秦朝的政治中心,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殿頂覆蓋著琉璃瓦,金碧輝煌,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關於“阿房”名字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包括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宮殿“四阿旁廣”的形狀,以及宮殿建築在大陵上等。

秦始皇去世時,阿房宮未修完,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但秦末戰亂導致工程停工,最終未能完成。阿房宮不僅是一座宏偉的宮殿,更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璀璨結晶。它見證了秦朝的興衰榮辱,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

阿房宮遺址現已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同樣吸引著世界各地遊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和研究。

李世民奉軍令到達司竹園,在此收編了前段時間曾派信使向李淵遞交降書的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地方武裝力量,這三支武裝力量也是平陽公主在此地時,勸說歸降李淵義軍的。此時李世民的兵力在三支地方武裝力量加入後,迅速增長到約13萬人。

隨後李世民率領十三萬大軍,前往阿城,阿城隋朝守軍見義軍威猛,主動獻城投降。

李世民率軍駐紮在阿城後,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百姓的利益。

過了兩日,李世民義軍在阿城休整完畢,繼續率軍向西前往約一百餘里的盩厔,駐紮在那裡等候李淵的下步指示。

盩厔是今周至縣,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西,是西安三大副中心城市之一。盩厔在隋朝時期已經是一個重要的行政區域,當時隸屬於京兆郡管轄。“盩厔”因名字生僻,於1964年改為“周至”。

公元617年十月初,李世民從盩厔派遣使者再次催促李淵,請求確定日期前往長安。

據《舊唐書》《新唐書》等正史記載,李淵接到信後,聚集眾將,說道:“屈突通向東前去阻撓我義軍之師西進,他沒想到,會被劉文靜在潼關將他牽制住,不能返回西方,這可真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好機會啊,我們暫時不用擔心他了!”

李淵當即下達命令,傳軍令給駐守在永豐倉的李建成,命他精心挑選倉上的精兵,前往長樂宮;同時傳令李世民率領新歸附的各路軍隊向北返回長安舊城,聽從調遣。

永豐倉計程車兵自出徵以來經歷過很多戰鬥,戰鬥力非常強,而且紀律嚴明。李建成接到命令後,絲毫不敢馬虎大意,用心地層層挑選,選出那些最勇猛、最可靠的將士。挑選好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