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唐王李淵喜得五原,宇文化及如喪家犬西進失敗攻駐東郡(第2/5頁)
章節報錯
都水監宇文歆攜帶金銀珠寶和貴重禮物去見小可汗咄苾。宇文歆又向咄苾詳細闡述了當前局勢和各種利害關係,成功勸阻了咄苾聯合薛、梁出兵的打算。同時,宇文歆還成功說服咄苾,規勸張長遜攜五原之地歸順長安唐王政權,使其不與唐朝為敵。
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咄苾在金錢利益的誘惑下,最終也同意了這一提議,從而為長安新政權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張長遜投靠唐王李淵後,李淵任命其繼續擔任五原太守,併兼任豐州總管檢校,具有監督地方事務或罷黜官員的權力。武都、宕渠兩地隋朝守軍聽說張長遜攜五原之地歸順長安唐王政權,於是,也派使者攜降書歸順了唐王李淵。
隋朝武都,位於今天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武都歷史悠久,其名始於先秦,歷史上曾先後設立道(縣)級建置,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武都郡,北魏改置武州,唐景福元年(892年)改稱階州,民國1913年改設武都縣,2004年撤縣設區。
武都區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龍江的中游,素有“巴蜀咽喉、秦隴鎖鑰”之稱。今日的武都區旅遊資源豐富,有全國“四大名洞”之一的武都永珍洞等國家4A級風景區。
透過了解武都區的歷史沿革和地理位置,讀友們可以更好地認識這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地區。
隋朝宕渠郡大致位於今天的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一帶,宕渠縣始置於戰國晚期至秦帝國時代,公元前314年秦惠王設定巴郡時與郡同置。東漢中晚期,宕渠縣的車騎將軍馮緄增修該城,又叫“車騎城”。隋朝時期,宕渠郡是渠州的一部分,統轄多個縣,是當時重要的行政區域。
二十世紀90年代城壩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宕渠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該遺址位於四川省渠縣土溪鎮城壩村,是賨人文化遺址,展現了宕渠地區豐富的古代文化。
不久,張長遜又聽說薛舉、梁師都賊心不死,還在不斷派遣使者前去說服咄苾,意欲組成聯盟攻擊長安。
為了維護長安的安全,加之情況緊急,張長遜只得偽造長安政權的詔書派人送給咄苾,書信中示意咄苾,長安方面已經知道了他和薛、梁的計謀。
咄苾之前已經拿了唐王李淵的好處,自知理虧,於是再次拒絕了薛、梁的提議,並不再接見他們派來的使者。
後來李淵得知張長遜偽造詔書之事,不但沒有怪罪,反而重重獎賞了張長遜。
再說東都洛陽城,四周的割據勢力如狼似虎,對其形成合圍之勢,可謂四面楚歌。
東都隋朝官員們被久困於城中,眼見著城外的局勢一天不如一天。原本繁華的洛陽城如今物資匱乏,人心惶惶。他們就像被困在籠中的鳥兒,雖有羽翼卻難以施展,求援的命令出不了四門,與外界的聯絡被切斷,得不到任何支援。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官員心中的堅守之意逐漸被消磨殆盡。
在這風雨飄搖的局勢下,眼見隋朝大勢已去,朝議郎段世弘等人,心中滿是焦慮與對未來的擔憂,便有了異心。這些人密議,認為投靠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或許是一條生路。瓦崗軍在當時聲勢浩大,屢敗隋軍,在他們眼中被視為能拯救亂世的希望之星。他們想著如果能與這樣一支強大的力量聯合,或許能在亂世中保全自身,甚至謀得一份榮華富貴。
最終,在段世弘的主張下,他們私下裡秘密聯絡城外,派人悄悄給李密送去密信,定了日期,作為內應助瓦崗軍攻破洛陽城。
然而,這畢竟是背叛朝廷的大事,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恐懼與猶豫,他們的一舉一動就像暗夜中的燭火,終究被有心之人察覺,他們密謀裡應外合的事情被人告發至朝廷。
越王楊侗得知此事後,大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