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威、賈閏甫、高季輔等人都是久經沙場的重要將領,具備良好的軍事才能和政治經驗。李淵封任他們官職,不僅吸納了這些人才,還增強了唐朝的軍事和政治實力。這些將領的加入為唐朝正在開展的統一戰爭和後續的政權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援。最重要的是,增強了唐朝的軍事力量,同時也削弱了其他割據勢力(如王世充、竇建德等)的力量,減少了敵對陣營的戰鬥力,從而避免了其他勢力對李密舊部的拉攏的機會,為唐朝的統一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李淵在接納李密後,又對李密舊部的妥善安置,展現了唐朝的寬厚仁德和包容態度。這種政策不僅贏得了歸附者的忠誠,也贏得了更多百姓和士人的支援。在隋末亂世中,這種仁德形象有助於爭取民心,增強唐朝的合法性和號召力,不僅在當時穩定了局勢,還為唐朝的統一和政權鞏固提供了重要支援。這一政策體現了李淵的政治智慧和遠見,對唐朝的建立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隋唐交替時期,自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政治格局逐漸清晰,此時,許多有才能和抱負的人士選擇投奔那些有潛力統一天下、施行仁政的勢力。

十月底,曾投靠李密瓦崗軍的北海郡豪傑綦公順率眾投降長安唐朝政權。

需要注意的是,唐初北海指的是現今的山東省濰坊市和益都等地,在唐代,北海作為一個地名,其範圍較為廣泛,但大致可以確定在今天山東省的東南部沿海地區,並非現今廣西北海。古北海郡治所在青州,唐代的青州在唐玄宗天寶初年改稱北海郡,其下轄的益都縣即為現今的青州市。古青州下轄多個縣,包括益都、北海、臨朐、臨淄、千乘、博昌和壽光等。

今青州市隸屬於山東省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兩千餘年的建城史,是東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兩漢時期到明朝初年,青州一直是山東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1986年,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這裡旅遊資源豐富,有青州古城、雲門山、駝山、仰天山等。青州古城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建築,具有鮮明的歷史文化價值。

綦公順,青州北海郡人,是隋末山東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活躍於隋大業十三年(617年)至唐武德二年(619年)。

公元617年四月綦公順聚眾在北海起義,後綦公順率領三萬部眾攻打北海郡城,聲勢浩大。經過一番激戰,外城陷落,綦公順乘勝進攻子城。此時,城中糧草已盡,守軍士氣低落,綦公順自以為勝券在握,便放鬆了警惕,未做任何防備。

此時,北海城中隋朝官員劉蘭成挺身而出,他召集了城中一百多名驍勇善戰的壯士,決定趁夜突襲敵營。

劉蘭成,字文鬱,是隋唐的一位重要將領,青州北海郡(今山東省青州市)人。劉蘭成在隋朝時任鄱陽郡書佐,研讀了很多經史典籍,善於斷言成敗,性格兇險狡猾。淮安王李神通任山東道安撫大使前往山東開展撫慰工作時,劉蘭成率宗族前去投奔,並在其麾下任職。根據《舊唐書》記載,劉蘭成在唐朝建立後,歷任尚書員外郎、夏州司馬、豐州刺史等職,防禦突厥入侵,累遷夏州都督,冊封平原郡公。

劉蘭成善於運用各種軍事策略,如疑兵之計。在對抗突厥時,他透過反間計,成功使頡利可汗懷疑阿史那摸末,最終收服了阿史那摸末部落。劉蘭成在唐初的軍事和政治舞臺上展現了他的才能,在軍事上頗有成就,但由於被人揭發有謀反之意,最終在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唐太宗李世民以謀反罪腰斬,心肝被丘行恭挖出吃掉。但他的貢獻和軍事策略對唐朝的建立和鞏固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刻,劉蘭成準備夜襲綦公順前,召集眾人說道:“如今城中糧盡,若不拼死一搏,必無生路。今夜我等突襲敵營,若能成功,郡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