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李軌稱帝王軌降唐,唐高祖女婿趙慈景戰死蒲坂城(第6/7頁)
章節報錯
徐世積!不背舊主,不貪富貴,真乃純臣也!”
他當即下詔:“賜徐世積國姓“李”,以示殊榮。郭孝恪忠勤可嘉,授宋州刺史,與李世積共謀虎牢以東事宜,所得州縣,可自行選補官員。”
訊息傳回黎陽,李世積(即徐世積)感慨萬千。他對部下說:“陛下如此厚待,我等更當盡心竭力,以報國恩。 ”從此,這位年輕的將領開始了他在大唐的仕途,後來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而他不貪富貴、忠於舊主的事蹟,也成為千古美談。
皇帝李淵封賜完李世積,回到寢宮休息,突然內侍前來報告,稱皇帝的女婿行軍總管趙慈景被隋朝河東通守堯君素殺害,李淵大怒,正欲招秦王李世民等人前來,五女兒桂陽公主已經哭紅著眼睛進入殿內,看到李淵立即附身跪倒在李淵腳下,痛哭不已。
桂陽公主,本名李氏,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五個女兒,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她最初被封為桂陽公主,後來改封為長廣公主。
桂陽公主最初嫁給了趙慈景,趙慈景是隋朝番州總管趙訥的兒子,李淵看中小趙的美貌及英武,把長廣公主嫁給他。趙慈景去世後,桂陽公主改嫁給楊師道,楊師道是隋宗室觀德王楊雄的小兒子,出身貴重,也是極富才華。
但是,關於桂陽公主的母親史書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有說法認為桂陽公主的母親是隋朝宰相楊達的女兒,但這一說法存在爭議,因為正式史書中並沒有提到楊氏的貴族出身,很多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楊氏可能只是楊家的奴婢或養女。
皇帝李淵總共有19個女兒,不論女兒是嫡出還是庶出,全部給予“公主”的封號。在皇族,嫡出指的是正宮(正妻)所生的子女,庶出指的是妃子所生的子女。李淵的嫡出女兒只有籌建“娘子軍”的平陽昭公主,其餘18位女兒都是庶出公主。桂陽公主在眾位公主中排行第五,在庶出公主中只有桂陽公主聰穎有文采,所以高祖平日特別喜愛這個女兒。
李淵趕緊扶起女兒坐下,良久桂陽公主才平復心情,抽泣著說:“父皇,您一定要為您的女婿復仇啊!”
我們在前文講過,不久前,高祖李淵任命女婿趙慈為行軍總管,跟隨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前往河東攻打誓死不降的堯君素。
獨孤懷恩與部下們一路謀劃,他分析道:“堯君素久困於蒲坂城內,如今又值隆冬時節,城中的糧草恐怕早已捉襟見肘。我們只需斷絕其糧草供應,不出多日,城內守軍必定因缺糧而人心惶惶,混亂不堪。到那時,我們再乘機攻城,定能一舉拿下。”眾將紛紛點頭稱是。
趙慈景握緊韁繩,遲疑道:“尚書,我軍急行三百里,士卒容易疲憊,長途跋涉去襲擊遠方敵人,會使軍隊勞累不堪,如果被敵人提前做好準備,就很容易失敗。”
果然如趙慈景所言,堯君素聽聞唐朝軍馬來攻,早已領兵進駐蒲坂城,屯兵固守。
唐朝時期,蒲坂城(今山西永濟市)位於長安城的東北方向。根據歷史記載,蒲坂城與長安城的距離大約為三百餘里。
獨孤懷恩並未聽從趙慈景勸告,率軍一路疾馳,經過幾日的急行軍,終於抵達蒲坂城下。經過急行軍,軍士們個個疲憊不堪,連口氣都還沒來得及喘勻,獨孤懷恩便命令道:“隆冬苦寒,正是破城良機!傳令全軍,今夜在韋義節、段志玄駐軍部側翼紮營,掘壕立柵不得有誤!”
火把在寒風中明滅不定,士卒們呵著白氣夯土立柵。行軍總管趙慈景踩著凍土巡查,突然駐足皺眉,唐軍因連日奔波,又連夜修築防禦工事,士兵們的體力消耗殆盡,所修築的工事也顯得頗為粗糙,難以達到防禦要求。
趙慈景對身邊軍頭說道:“壕溝深不足五尺,木柵間隔逾丈,這般工事如何禦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