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老黃你說話了?”張川柏震驚。

柱子蹦出來說:“是我啊!老大眼裡只有狗,沒有兄弟了嗎?”

柱子跟張川柏年紀相仿,長得很結實,廣闊的胸懷一看就是油水充足的家庭養出來的。

他家裡有榨油坊,不缺油水。

“我看到你了!開玩笑呢!你們都來了?有什麼事?”張川柏下馬,邊走邊說。

“我阿耶跟你家商議祭祖的事。今時不同往日,你是江都侯,祭祖也要按禮……”

柱子仰著頭,聲音不禁拔高。

一筆寫不出兩個張字!

他跟江都侯是一家人!

“是這樣。”

“嗯嗯……你怎麼帶回那麼多東西?越王真大方!早知道,我請你帶我混進去射幾箭!”

南門裡第一合作社的少年,都是張川柏的小弟,也學射箭。

將來即使徵兵上戰場,不會丟老大的臉。

張川柏來了興致:“祭祖之後,我在張家灣辦個小的射禮。你們射箭,射得好的有獎。”

“老大最好!”柱子歡呼。

“汪汪!”大黃和赤兔跟著歡呼。

它們是老大的跟班,不求其他獎勵,只要新鮮熱騰騰的……那什麼就行~~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裡牆外都在笑。

有張川柏在的地方,總是帶著笑聲。

這種笑聲,在緊張的時候,能給人帶來安全感。

……

有人說,越是繁華的朝代,過節越有儀式感。

唐人對過節的熱情,更是玩出種種花樣。

有節日要過,沒有節日創造節日也要過。

寒食和清明接連而至,準備應節食物也是一種儀式。

朝廷和各地都督府,有時會辦射禮;富貴人家,玩曲水流觴。

寒食節的鬥雞活動,更是受到各個階層的喜愛。

鬥雞這個產業,不知養活了多少人。

又有馬球、驢鞠等等,從上至下,沉浸在太平盛世的氛圍中。

太平,是武力換回來了。

唐軍將士征戰四方,是為了後方父老鄉親的歌舞昇平,為了耶孃妻子可以高高興興地過節。

張川柏也沉浸在這樣的太平盛世中,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天氣漸漸變暖,他比其他人更早地換上輕薄的衣裳。

這一日,他收到了李治的信。

反反覆覆地看信,他有種奇怪的感覺,好像在字裡行間看到一句詩——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直白一點,李治說:你掛著東宮屬官的官職,是不打算回來幹活了嗎?你什麼時候回來?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想找你喝兩杯。

“是這個意思嗎?我想得太多?”張川柏心情複雜,“他是太子,會沒有人說話?”

不過……掛著官職不做事,好像是有一點點不好意思?

不對!

我種棉花就是給朝廷做事!

新年的時候,皇帝還給了嘉獎!

張川柏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回長安一趟。

張衍和吳秀知道後,對視一眼:“其實,你是怕了說親的人?”

自從都督府射禮後,揚州乃至建康的世家大族,似乎一下子發現張川柏長大成人,紛紛請人來說親。

遙想當年,看殺衛玠的衛郎君,也不過如此?

張川柏:“……阿耶阿孃懂我。”

就怕哪一天,有人捧個大榴蓮砸我的身上!還是藉著太子的信,去長安避避風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