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飛所料,這裡的人,還真的缺少載重的運輸工具。
在當地,一般要運載重而多的物件,就使用馬車或牛車。但由於當地的馬少得可憐,牛又要用在耕田上,所以用到車的時候不多,一般人家只能靠肩膀來運送東西。
雷曉飛聽了那漢子的話後,不禁愕然。如果離青城遠一點的人,要運些東西到青城來賣,豈不是要走上一天兩天,還要搭上不少汗水?不要說賣東西,就是田地離家遠點,把收穫運回家中,都困難不少。
瞭解了這番情形之後,雷曉飛就陷入了沉思中,他猛翻大腦的記憶體,看有什麼適合運載的簡單工具,搞件出來,減輕這部分人的負擔。
雷曉飛就這樣站在了大路旁入了定。不認識他的人,還以為他是個傻子。
也不知過了多久,苦思之下的雷曉飛靈光一現,他從腦中那塵封的記憶中,挖出了三國時代的蜀相諸葛亮的一個有關運輸工具的情節。傳說中的蜀相諸葛亮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就曾為了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發明了一種叫“木牛流馬”的運輸工具,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
雷曉飛記得,《三國演義》中曾經對這種運輸工具有過描述,說它是“人不大勞,牛不飲食”,而且還能自動行走。
精通機械的雷曉飛對這描述並不相信。“木牛流馬”如果真的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可以不吃不喝還能行走,那不就成了“永動機”?這顯然就不符合能量守恆的定律。因為如果“木牛流馬”要行走,必定會消耗能量,當時肯定沒什麼石油、天然氣之類的能源物質,它不吃不喝,又從哪裡能得到能量?
還有的是,如果真有這樣的好傢伙,在當代已經大量推廣,並會流傳於世,不用讓後人疑疑估估,還要搞什麼“木牛流馬”研究協會。
“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說什麼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雷曉飛想其中的原因是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證這些的習慣,以致這個迷團解不開。
對關於“木牛流馬”有多種傳說、解釋,有人說它是單輪木板車,有人說它有四個輪子,更有人說它是絞盤。雷曉飛記得,前世時,他在中央三臺的《百家論壇》節目中,曾聽過專家對“木牛流馬”的評述,說大多數的人都偏向於“木牛流馬”是改良的獨輪木板車。
單輪木板車,在雷曉飛的家鄉又叫“雞公車”。至於“雞公車”這個名字的來由,雷曉飛就無從考證了,他只是很小很小的時候,在鄉下見過一次這樣的一輛樣本。
這什麼說他見到的是輛樣本,因為這輛車當時已經沒有人用,也不知能不能用,只是當雜物閒置於生產隊部的一角,當時因為他還沒有見過如此奇怪的車子,就好奇問旁人,才知道了這東西叫“雞公車”。
雷曉飛見過的“雞公車”,是一輛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簡易運輸工具。這簡易的運輸工具,只是由一個輪子加兩根手把組成,它的輪子有半米直徑左右大小,裝在車的前面,兩根手把約有兩米長,連著穿過輪子的軸。再在手把加上兩根連線橫杆和兩隻腳,就成了“雞公車”。
“雞公車”運作也很簡單,只需人把它的手把提起,然後推著前行。運載貨物時,只要把貨物放置於它的輪子與人之間就行,一般能載三四百斤。
讓雷曉飛不解的是,《百家論壇》那位專家曾說,這獨輪的“雞公車”在三國之前已經存在,但奇怪的是,雷曉飛來到了這個應該是三國之後的世界,卻還沒有見過這種運輸工具。
既然沒有見過,就只好讓我們的主角雷小哥來撈這個發明獎了。要製造在雷曉飛前世都議論紛紛的“木牛流馬”,他沒有那個能耐,但讓他制一輛“雞公車”,那就真的如他的家鄉話所說“話嘟毛咁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