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遙想曾經,如果不是那場可怕的旱災席捲而來,導致莊稼顆粒無收,百姓民不聊生,管亥和他身邊的這些來自平州計程車卒們,或許依然過著平靜安穩的生活。

天災發生的時候,他們也曾滿懷希望地前往縣衙,向那位高高在上的縣衙老爺請求援助,詢問是否有朝廷下發的賑災糧食可以解燃眉之急。然而,每一次得到的回應都是冷漠的敷衍和無休止的拖延。縣衙老爺根本沒有把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只是一心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和財富。

在一次次的失望與絕望之後,管亥等人終於意識到,依靠這個腐朽的官府已經無法生存下去。走投無路之際,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投身於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之中,奮起反抗那個昏庸無道的朝廷。這並非是他們心甘情願的選擇,而是被逼無奈之下的絕地反擊。

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張角振臂一呼,率領著眾多信徒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浪潮。他們以黃巾為號,氣勢洶洶地向著各地的官吏發起攻擊,毫不留情地展開殺戮。同時,他們還積極收攏那些因飢餓而流離失所的百姓,試圖為自己的隊伍壯大力量。

起初,一切似乎都進展得頗為順利,黃巾軍在張角的英明領導下,一路勢如破竹,令地方官府聞風喪膽。然而,這樣的好景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時間的推移,官府的糧倉漸漸見底,其中儲存的糧草越來越少。

就在眾人陷入困境之時。林北卻提出了不一樣的意見,他巧妙地指揮著黃巾軍改變策略,將矛頭指向了那些富甲一方的世家大族。一時間,世家成為了黃巾軍新的攻擊目標,儘管在此過程中收穫頗豐,但對於整個局勢而言,仍然只是杯水車薪,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面對黃巾軍的兇猛攻勢,世家官吏一體的利益受損,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迅速召集起各自的兵馬,對黃巾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圍剿行動。這場圍剿戰異常激烈,雙方均損失慘重。然而,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林北如有神助一般,憑藉著過人的運氣,竟然成功逐一斬殺了漢庭赫赫有名的三位大將——朱儁、皇甫嵩和盧植。此等壯舉不僅極大地鼓舞了黃巾軍計程車氣,更是讓敵人為之膽寒。

隨後,林北又使出一招奇計,透過賄賂宦官,成功地買下了遼東地區的官職。緊接著,他果斷地帶領著殘餘的黃巾軍部隊向北進發,入駐遼東。就這樣,在林北的引領下,黃巾軍才得以勉強儲存下來。

然而,管亥心中一直存在著一個疑問:為何官府的糧倉中會如此缺糧?要知道,荊州、益州和徐州等地皆是聞名遐邇的產糧大區,即便在運輸途中有所損耗,按理說也不應該導致官府糧倉空虛至此啊!這個謎團始終縈繞在管亥心頭,揮之不去。

時光荏苒,直至今日,當管亥親眼看到眼前堆積如山、甚至已經溢位倉庫的糧草時,他以及其麾下將士們瞬間恍然大悟。

龐大的漢帝國逐漸被那些盤根錯節、勢力強大的世家大族所侵蝕。這些世家豪紳猶如貪婪無厭的螞蟥一般,緊緊地吸附在大漢這具曾經輝煌的軀體之上,瘋狂地吮吸著它的血液和養分。他們憑藉著累世積累的財富、權勢以及人脈關係,肆意操縱朝政、魚肉百姓,將整個國家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然而林北的出現,決心要以自己手中的雄師勁旅,對這些禍國殃民的世家螞蟥展開一場徹底的清算。他深知,若要拯救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度,就必須毫不留情地剷除這些毒瘤,還天下蒼生一片清明。

以此為基礎的就是那一個個面黃肌瘦的百姓們,管亥掃視著周邊的廣陽俊靡百姓,心中五味雜陳,他們曾經也和這些廣陽俊靡百姓一樣,飢一頓飽一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