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的群眾也隨之起鬨。
()好看的txt電子書
許悅禮、戴禮乘此之機以大刀會的名義,召開會徒盟誓大會。
他們要到會的農民斬雞頭,割手指,歃血為盟,叫囂攻打鄉政府,打跑共產黨。凡不參加者,格殺勿論,云云。
他們在神像面前盟誓,1000多會眾將原先埋藏的數十條槍支挖起,抄起磨得閃亮的大刀,一場暴亂的血光之災在反動勢力的操控下下倏然爆發……
2。 20多名縣大隊戰士被暴徒瘋狂追殺
1949年11月1日,大刀會圍攻鄉政府的行動開始了。
這時,鄉政府內16名工作人員,持有長短槍13支,依託鄉政府的院落和兩座磚石炮樓,奮起抵抗。
鐵崗鄉政府遭大刀會圍攻的訊息很快傳到了縣裡,龍門縣縣長李紹宗即帶領縣大隊前往解圍。
但由於縣大隊不足百人,且多為新兵,武器也十分陳舊。他們剛一到鐵崗圩東邊的老鴉口,便遭大刀會匪徒的包圍。
由於大刀會人多,每張臉又用鍋底汙垢塗成青面獠牙,猙獰可怕,縣大隊的新戰士未經歷過這種場面,一見大刀會土匪這副模樣便嚇得驚慌失措,不少人拔腿便跑,來不及跑的20多名大隊戰士被暴徒瘋狂追殺,不幸先後犧牲……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三天,李縣長再次組織救援,終因兵力不足,未能奏效。
10。血腥“大刀會”(2)
堅守鄉政府的鄉長楊其祥,副鄉長於炳南等16人,在院內多次插起紅旗,堅守陣地,浴血奮戰,最後彈盡糧絕,全部壯烈犧牲。
匪徒們攻下鄉政府之後,即刻成立了以匪首鍾紹文為“鄉長”的“鄉公所”。他們在圩上捕殺人民政府工作人員的家屬,手段極為殘忍。
於炳南的妻子和13歲的兒子,被會匪槍殺。
另一名東江縱隊戰士犧牲後,其妻被會匪逼迫上吊。
一時間,鐵崗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龍門縣縣長李紹宗心焦如焚,他曾求助鄰區和路過此地的部隊,對鐵崗會匪實施過幾次進剿,但都因時間短促,或戰機延誤,未能將會匪全殲。
大刀會匪狡猾如狐,往往你來他溜,你走他回。
這種膠著性的拉鋸戰持續了一兩個月,匪勢仍熾,平民遭殃。
3。 塔山英雄團初碰大刀會
1950年1月,第四十一軍由桂入粵,擔任守衛海邊防和平息廣東匪患的任務。
軍部剛在惠陽安定下來,縣長李紹宗就上門報告匪情,請求派兵圍剿。
軍長吳克華、政委歐陽文、副軍長李福澤等軍首長,熱情地接待了李縣長。
軍首長聽罷匪情後,怒髮衝冠,拍案而起,立即令一二三師三六七團去執行剿匪任務。
三六七團即是名震中外的塔山英雄團。
塔山英雄團於1940年組建,原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第十六團,後為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
1948年秋,國民黨軍在人民解放軍的沉重打擊下,將東北地區的全部軍隊分別收縮在長春、瀋陽、錦州等地,實行重點防禦。
東北野戰軍根據毛澤東關於封閉國民黨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方針和以主力首先攻克錦州就地全殲國民黨軍的指示,於9月12日發起遼瀋戰役。
()
蔣介石為解錦州之危,飛抵瀋陽,坐鎮葫蘆島,以11個正規師組成東進兵團,救援錦州,並將主要突擊方向選在塔山。
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以三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團於塔山、虹螺山一線佈防阻擊,第三十四團奉命扼守塔山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