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對於祭祀制度十分重視,祭天的地方叫做“天壇“。

在後世,遊覽過天壇公園的人無不被其古柏蒼鬱、莊嚴宏偉折服,其形狀樣式也體現出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唐時期的天壇,那時候不叫天壇,而稱為“圜丘“,在《舊唐書·禮儀志》等正史中都有詳細記載。

武德初,定令:每歲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圓丘,以景帝配,其壇在京城明德門外道東二里。

壇制四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廣二十丈,再成廣十五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五丈。

李二陛下的求雨儀式便是在明德門外的“圜丘”進行。

天色才剛剛泛白,明德門已全部開啟,城門被禁軍把守,紅地毯從城門口已經鋪到了“圜丘”之上。

自從李二陛下登基稱帝,如此大張旗鼓的祭祀還是頭一次。

自貞觀以來,雖然天災不斷,但並沒有受到世家如此刁難。

此次陣勢如此大,可以看出李二陛下對世家抗爭的決心,不遠處的祭壇旁,早已人滿為患。

三省六部各級官員全體出動,整整齊齊排在空地處。

甚至很多外地官員、番邦人員以及百姓都來一睹李二陛下求雨。

甘露殿!

李二陛下剛剛睜開眼,便聽到老太監王煥貴的呼喚。

“陛下!”

王煥貴躡手躡腳的站在寢宮門口,輕聲呼喚李二陛下,卻又害怕把皇帝驚到,語聲很是輕柔。

這兩天李二陛下的焦急和擔憂王煥貴看在眼裡,此時催促皇帝可不是個好差事。

不過,今天是祭祀求雨的日子,王煥貴可不敢耽誤大事。

李二陛下這幾晚一直睡不著,實在是困得慌,起床氣有些大,很不耐煩的問道:“何事?”

“陛下,時辰將至,該準備出發了!”

“哦……”李二陛下瞬間清醒,霍然坐起身,瞪大眼睛看著王煥貴,急問道:“今天天氣如何?可否有下雨的徵兆?”

“要下雨可能需要陛下前往祈禱。”王煥貴低著頭回答,語氣有些不自信。

顯然,王煥貴也很不看好今天會下雨。

李二陛下一把扯掉身上蓋著的錦被,從床榻上蹦了下來,往外走去,走了兩步,又才轉頭問道:“是否有烏雲?”

“有云,但不是烏雲!”王煥貴搖了搖頭。

李二陛下腳步一滯,臉色陰晴不定,有種莫名的失望。

此時他才醒悟自己還光著腳,趕緊回去胡亂穿上鞋子,臉也不洗就來到殿門之外。

抬眼望去,天上雖然雲層密佈,但清涼的東南風很快把雲層吹散。

即便不是專業的觀測風雲氣色的人,李二陛下也知道,起風只是下雨的先兆。

但風勢太大,很快便會將聚集的烏雲吹散,雨還沒下就天晴了!

李二陛下心頭微微一嘆,問道:“現在什麼時辰了?”

“回稟陛下,現在已是卯時末!”王煥貴小心異曼

李二陛下皺了皺眉,看來想拖延時間是不行了!

不過,無論下不下雨,箭已在弦上,今天的祭祀求雨活動都得如期舉行!

李二陛下無奈下令:“傳太史令李淳風、忠義侯楊進宮!”

看來只能聽天由命了!

“諾!”王煥貴立即躬身應道,可隨即又一臉難色:“只是……”

李二陛下不悅的說道:“有話就說有屁就放,婆婆媽媽還是不是男人!”

聞言,王煥貴如同吃屎般哭笑不得,真想說,他本來就不是一個男人。

見到王煥貴的表情,李二陛下也知道自己有些過激了。

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