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偶遇才女(第1/5頁)
章節報錯
朝會散去,李二陛下把房玄齡、楊帆、長孫無忌幾人叫到了甘露殿。
一看到楊帆,李二陛下便陰沉著臉問道:“你這混小子,怎可立下那樣的賭約,你可知道失敗的後果?”
此時,李二陛下吹鬍子瞪眼睛,恨不能把這個小子打死算球。
前腳剛誇這小子鬧得好,可轉眼功夫卻又做出如此沒有勝算的事,簡直是荒唐。
若是崔範博勝出,難道自己真的要下罪己詔?
“罪己詔”究竟是什麼呢,令李二陛下這麼害怕?
《罪己詔》其實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書。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君王自我反省的口諭或者詔書,通常會在三種情況下頒佈。
一是皇帝幹錯了事。
二是天災人禍導致民眾受難,而這些天災人禍與皇帝有息息相關。
三是政權即將傾覆之時,其用意是自責,只是情節輕重有別。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某些帝王別有用心的個人表演,以此來獲得更好的名聲。
論其起源,當從禹、湯開始。此後,周成王、秦穆公、漢武帝……都曾經頒發過罪己詔。
罪己詔大多是在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國家處在危難之時頒發的,目的是消除民怨、籠絡民心。
但是,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著帝王對自身過錯和失敗的反省懺悔。
在李二看來,罪己詔那是萬萬不能下的。
若下了罪己詔,自己的名聲可就遺臭萬年了!
大禹下罪己詔!
據說大禹在剛剛登上帝位後,看到犯罪之人,便痛心的哭了起來。
左右忙問其故,大禹回答:“以前堯舜在位的時候,人人都能堅守本心,可是當我即位後,居然還會有犯罪之人,實在是令人痛心,這都是我的過錯,我要向天下人謝罪。”
說起來,犯罪之人跟他屁事沒有關係,大禹的作為只是為了籠絡人心罷了,有很大的表演成分,是為了以慈善仁德的面目示人。
商朝的開創者商湯也曾下過罪己詔,那是他在征伐夏桀得勝歸來的路上,向天下諸侯宣佈了自己政權的正統性。
他痛陳了夏王朝暴政,並告訴諸侯,滅夏的責任都在自己與其他人無關,將所有過錯都承攬在自己身上。
商湯說:“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
在該“罪己詔”釋出後,諸侯的顧慮紛紛被打消,盡皆歸附新君商湯。
自此商湯在諸侯中確立了自己的威信。
而商湯這種有擔當的大氣魄,也為後世人所歎服。
說到底,這次罪己詔其實是為了安撫諸侯,商湯是以勝利者的姿態下罪己詔。
而李二陛下此次的情況完全不同,因為他是被世家大族逼著。
本來李二陛下得位不正,兢兢業業的想當好皇帝,就是想爭取一個好名聲?
如今若搞一個罪己詔,那今生都洗不白了!
而讓李二放棄科舉改革,更加不可能。
因為他的志向就是要極力削弱世家門閥的力量,把大唐帝國推向巔峰。
因此,李二陛下是絕不可能退步的,那不是他的風格!
如今楊帆跟崔範博打賭,其實也就是跟世家的較量。
這個賭約是他李二親自點頭同意的!
若是輸了,他李二陛下也將逃脫不了干係。
李二陛下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看向楊帆,認為這傢伙簡直在給自己添亂。
一天到晚總是惹事兒,根本沒個消停的時候!
楊帆憋了憋嘴不為所動,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