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和親之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中的奏摺中說,吐蕃派遣使者準備求取我大唐公主,這件事情你們怎麼看?”
和親?
吐蕃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被後世傳為一段佳話。
認為這是一段偉大的婚姻,對大唐和吐蕃帶來一段和平,為兩國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貢獻。
對於這樣的說法,楊帆是很難贊同的。
既然李世民問起和親之事,楊帆最看不慣拿女人做交易籌碼,直接說道:“陛下,微臣認為不妥,和親是什麼?是妄圖用女人來換取和平,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為智者所不取。”
聽到楊帆的話,歐陽詢馬上反駁道:“忠義伯,此乃無知之言,被有識之士聽到,未免要笑掉大牙,和親政策乃是中原王朝對付外蕃的懷柔之策。”
“和親之策最早在周襄王時期就已經開始,周襄王準備討伐鄭國,便娶了狄女為王后,與戎狄兵共同討伐鄭國,和親是最好的政治手段,透過和親可以換取邊境和平,讓邊境百姓免受襲擾,讓將士流血,和親之策可以帶來一段時間的和平,讓國家修養生息,厲兵秣馬,使得國家真正的強大起來。”
歐陽詢剛說完,李世民便點頭稱讚道:“給事中說的好,這就是和親的真正目的,只是讓公主下嫁有些……”
沒等李世民說完,楊帆冷笑道:“和親只不過是弱者的乞討而已,我大唐兵鋒正盛,為何要受此屈辱,再說了,和親何曾帶來過真正的和平,所帶來的只不過是對方變本加厲的掠奪而已,不管是經濟或者文化方面。”
毆陽詢嗤笑道:“楊大人,你還年輕,也許在吟詩作賦方面你有些小才,甚至超凡脫俗,但是在政治上,汝終究還是稚嫩了點,甚至太天真了。”
“大漢朝強不強大?西漢名將陳湯曾提說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然而漢朝從始至終,都一直奉行和親策略,難道漢朝的天子和大臣們都是傻子麼?汝說和親帶不來真正的和平,然而昭君出塞卻為大漢帶來了五十年的和平。”
“況且,身在帝王之家的兒女,便應有捨身為國之責任,以一介女兒之身擔負起國家之重擔,乃是無上的榮光,否則兵戎禍起,多少男兒葬身沙場,多少百姓痛哭流涕?多少家庭妻離子散?”
李二陛下默默點頭。
“懦夫!”楊帆嗤笑一聲,一臉不屑地道。
本來還敬對方是一個文學大家,卻沒想到如此無知、如此迂腐。
歐陽詢一臉愕然!
只見楊帆笑眯眯說道:“若是這些沙場健兒都學給事中一般想法,那直接舉旗投降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