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大蔑視他族之心,自不能無所芥蒂,故自明亡之後,其遺民即有結為秘密黨會、以圖恢復者,二百餘年不絕,蔓延於十八行省,所在皆是。前此雖屢有所煽動,面英主繼路,無所的逞,鬱積既久,必有所發。及道鹹以後,官吏之庸劣不足憚。既已顯著,而批政稠疊,國恥紛來,熱誠者欲掃霧霧以立新袱,桀黠者欲乘利便以凱非分,此殆所謂勢有必至,理有固然者耶。世之雄洪秀全、楊秀清、李秀成,因之而起;世之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因之而起。”

“海陸軍事,是李鴻章生平全力所注也。蓋彼以善戰立功名。而其所以成功,實由與西軍雜處,親觀其器械之利,取而用之,故事定之後,深有見夫中國兵力,平內亂有餘,御外侮不足。故捷炮焉以此為重,其眼光不可謂不加尋常人一等,而其心力瘁於此者亦至矣。李鴻章固知今日為三千年來一大變局,固知扭於目前之不可以芶安,固嘗有意於求後千百年安內製外之方。固知古方不以醫新症,固知非變法維新,則戰守皆不足恃,固知診域不化,故習不除,則事無一可成,甚乃知日後乏才,且有甚於今日,以中國之大,而永無自強自立之時。其言沉痛,吾至今讀之,則淚涔涔其承睫焉。夫以李鴻章之忠純也若彼,其明察也若此殊不知今日世界之競爭,不在國家而在國民。殊不知泰西諸國所以能化吟域除故習布新憲致富強者,其機恆發自下而非發自上,而求其此機之何以能發,則必有一二先覺有大力者,從而導其轅而鼓其鋒,風氣既成,然後因而用之,未有不能濟者也。李鴻章而不知此不憂此則亦已耳,亦既知之,亦既憂之,以彼之地位彼之聲望,上之可以格君心以臂使百僚,下之可以造輿論以呼起全國,而惜乎李之不能也。

吾故曰: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

“事易地而殊,人易時而異。吾輩生於今日,而以此大業責合肥。吾知合肥必不任受。彼其所謂局外之譽議,不知局中之艱難,言下蓋有餘痛焉。援春秋責備賢者之義,李固咎無可辭,然試問今日四萬萬人中,有可以責合肥之資格者,幾何人哉?要而論之,李鴻章不失為一有名之英雄,所最不幸者,以舉國之大,而無所謂無名之英雄以立乎其後,故一躍而不能起也。吾於合肥之遇,有餘悲焉耳。”

“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要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至二十世紀世界史要人物,亦無可疑也。”

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請多多參照歷史書,

繼續求收藏推薦訂閱點選月票!)

支援文學,支援

(八百四十五)歷史名人的對比

為了能給世人個真實的李鴻啟招旁徵博引,將園,習十同諸多的中外歷史名人進行了比較,其評述在後人看來雖不無偏頗之處,但認識無疑是相當深玄的。

“第一,李鴻章與霍光。史家評霍光曰不學無術,吾評李鴻章亦曰不學無術。則李鴻章與霍光果同流乎?曰:李鴻章無霍光之權位,無霍光之魄力。李鴻章謹守範圍之人也,非能因於時勢行吾心之所安,而有非常之舉動者也。生不能大行其志者以此,安足語霍光?雖然,其於普通學問,或稍過之。”

“第二,李鴻章與諸葛亮。李鴻章忠臣也,儒臣也,兵家也,政治家也,外交家也。中國三代以後,具此五資格,而永為百世所欽者。莫如諸葛武侯。李鴻章所憑藉,過於諸葛,而所得不及之。其初起於上海也。僅以區區三城,而能奏大功於江南,創業之艱,亦略相類。後此用兵之成就,又遠過之矣。然諸葛治崎嶇之蜀,能使士不懷奸。民鹹自厲,而李鴻章數十年重臣。不能輯和國民,使為已用。諸葛之卒,僅有成都桑八百株,而鴻章以豪富聞於天下,相去何如耶?至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犬馬戀主之誠,亦或彷彿之。”

“第三,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