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盟國”的原因之一。

如果自己能夠順利地成為未來中國的最高領導者,美國可能還會慶幸這麼早就同中國的“未來領袖”搭上了線呢。

美國人又在旅順停留了一些日子,美國海軍官兵還參觀了旅順的“忠烈祠”,向在中國兩次對外反侵略戰爭中犧牲的中外海陸軍官兵表達深深的敬意。

在“忠烈祠”裡,有一幅高大的根據馬吉芬的一張照片繪製的巨幅畫像,那張照片是馬吉芬在大東溝海戰結束後回到旅順拍攝的,畫像中的馬吉芬身著殘破的北洋海軍軍服,挎著中國式的腰刀,雙手叉腰,頭上纏著厚厚的紗布,只露出半張臉,一隻眼睛帶著高傲和滿不在乎的神情,因為畫得十分生動傳神,這幅畫是“忠烈祠”比較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這幅畫是丁汝昌得知馬吉芬自殺的訊息後“不勝痛悼”,委託一位外國畫師畫的,掛在“忠烈祠”中,用來紀念他的,杜威在這幅畫前駐足良久,感慨萬分,他在這幅畫前召集美國海軍軍官,給他們演講了一番,勉勵美國海軍將士以馬吉芬為榜樣,“成為優秀的美**人,為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爭光”。

訪問結束後,美國海軍艦艇和北洋艦隊進行了聯合演習,孫綱趁機邀請美國海軍參加中國海軍“會操”時舉行的“閱艦式”,杜威欣然表示同意,說一定會來參加,可能的話,會讓“龍鄉”號戰列艦的“姊妹”艦“俄勒岡”號也前來參加。

幾天後,美國海軍“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旅順,返回了菲律賓。

美國人走後,孫綱給榮祿寫了一份報告,在報告中詳細地敘述了美國海軍的到訪過程,並含糊其辭地說了下美國人想要和中國“合作”的事,他沒說已經和美國人簽了“備忘錄”,而是說“美與我結盟之意甚殷,未便遽拒之”,因而沒把話說死,“遂緩置之,為朝廷留折衝之機,待他日再行商榷”。

榮祿和朝廷是想象不到他報告裡說的這個“緩置”是什麼意思了。

榮祿對他的“處理”十分滿意,得知美國海軍也將派艦參加中國的海軍會操“閱艦式”時,非常高興,他認為,“青島之德人知之,必生懼意,則我可趁勢修約,以圖挽回”,所以他決定讓海軍衙門向德國海軍發出“邀請”,請德艦前來參加“閱艦式”,準備利用這次中國海上大閱兵的機會,向德國施加壓力,以求逐步解決青島問題。

支援文學,支援

(三百零一)翁師傅回家了?

可榮祿弄的這次“海軍會操”及“閱艦式”,和孫綱剛開始想的可不一樣了。

因為,榮祿在摺子裡上奏說,要請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前往天津“閱兵”,他將安排四洋水師在大沽口洋麵處集合,加上前來參加的外**艦,請帝后親臨“檢閱”!

孫綱知道了這個資訊後,猛地想起來一件事。

據後世的一些“標準”史書記載,榮祿和慈禧太后密謀,準備借“天津閱兵”之機,廢掉光緒皇帝,為了拯救光緒皇帝,康有為和譚嗣同這才“病急亂投醫”,找袁世凱“勤王”,結果袁世凱反而向榮祿“告密”,出賣了維新派,直接導致了慈禧隨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捕殺維新志士,“戊戌變法”遂告失敗(教科書裡收錄的梁啟超作的關於譚嗣同的記述就是這麼寫的)。

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

現在,這個“天津閱兵”變成了“大沽閱艦”,歷史再一次出現了重大改變。

那麼,榮祿的那個“廢立”的“陰謀”,還會如期進行嗎?

自從上回榮祿來見他並委以“北洋海軍暫時指揮權”後,孫綱就讓江穆齊派人加強了對榮祿的監視,防止他做出什麼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來,是以榮祿的一舉一動他幾乎都瞭如指掌,從目前來看,榮祿並沒有表現出因為反對“新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