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慈禧太后商量廢掉光緒皇帝地意思,現在他上的這個請皇帝奉太后“大沽閱艦”地摺子。其實是等於對當初王照上書的那個“請兩宮出巡遊歷”的建議的“變相肯定”。

因為,榮祿在摺子裡說的很明白,“天津邇於京畿,又為外洋通商要埠及海防重地,皇上奉皇太后在此觀西人之風貌,檢閱海陸眾軍,得見我海軍與西國並雄,庶已可略慰聖懷慈心。③Z中文網首發與治國不無俾益”。那意思就是說。天津是外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並且也是大清的國防重地,在這裡既可以見到西洋人的商業活動和生活,又可以乘機檢閱海陸軍,親眼看到中國海軍和外國海軍有哪些不同,這樣一來,就可以做到不用冒著風險去外洋遊歷,在自己家門口就可以增長見識,達到開拓眼界地目地。

榮祿其實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天津好歹也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治所”所在地,直隸總督府就在這裡。最起碼兩宮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證。

再說了,讓帝后看到自己的“工作成績”,對他本人來說,好處也應該是大大滴。

到目前為止,孫綱實在想不出來榮祿要廢掉光緒皇帝的理由和動機。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關係現在是出現了緊張的跡象,但還沒有到“決裂”的地步,要說慈禧太后現在就想廢掉光緒皇帝,也有些牽強。

上次光緒皇帝親赴頤和園向慈禧太后請示關於開設“懋勤殿”和“制度局”的事,果然不出孫綱所料。慈禧太后知道後大怒。嚴厲訓斥了光緒皇帝一頓,“嚴辭不準”。光緒皇帝只得怏怏而返。

可光緒皇帝回來後,“新政”並沒有停止,而是仍舊不斷以詔書的形式“頒行”,一些重大地問題如仿西方行政制度編制國家預算,統一財政管理等,光緒皇帝照常去頤和園向慈禧太后“請懿旨”,基本都得到了“批准”。^^③Z中文網^^首^^發^^

可不久之後,光緒皇帝居然下了一道諭旨,把他一向倚重的翁同翁師傅“開缺回籍”,攆回家吃老米去了!

這個可是孫綱完全沒有想到地。

按理說,翁師傅和光緒皇帝情同父子,而且翁師傅一開始對“維新變法”是持支援態度的,雖然他現在因為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的關係,對康有為這隻“野狐”很反感,但並沒有跡象表明他對康有為做了什麼,光緒皇帝對自己的恩師的態度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難道是因為慈禧太后的關係?

後世史書上倒是這麼說的,慈禧為了對光緒發動反撲,強迫光緒下令罷免了翁同這位“維新變法第一導師”,使“戊戌變法”在關鍵時刻失去了“中堅力量”,為以後地“全面失敗”埋下了伏筆。

可據孫綱在這個時代所瞭解地,情況恰恰和傳說中的截然相反!

慈禧太后不但不是把翁師傅看成“眼中釘”,而是一直對翁師傅寵信有加地!

翁同的父親翁心存在同治元年(1862年)入值上書房時,曾授讀過大阿哥,即後來的咸豐皇帝。因為這一點,慈禧太后一直眷顧著翁家。祺祥政變(即辛酉政變)後,慈禧太后首批起用被肅順等“八大臣”迫害打擊的人中就有翁心存,稱其“品學純粹,守正不阿”。同治帝進學後,慈禧太后又任命翁心存在弘德殿行走,授讀同治帝。翁心存去世後(因為李鴻章代曾國藩擬奏摺參劾翁師傅的哥哥翁同書,翁同書擬斬後被徙一事),朝廷對翁氏子孫更是大加封賞,對於翁同也是如此。先後任命他為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的師傅,委以重任。從同治四年(1865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將近30年的時間裡,慈禧曾16次單獨召見翁同,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極為罕見的,寵信程度可見一般(孫綱被召見也就兩次,根本沒法比)。

翁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