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如果他們渡汾河紮營,我們趁他們沒到對岸時打擊他們,可以大獲全勝。”

鍾繇令張既勸說馬騰出兵,傅幹也勸馬騰幫助曹操,馬騰聽從兩人的建議,派自己的兒子馬超率領一萬多精兵,與韓遂軍一同幫助鍾繇。郭援到了以後,果然輕易地渡汾河,眾人勸止,不聽。還未渡到河中央,鍾繇發兵進擊,將其打得大敗,斬殺郭援,單于投降。 [6] [50-51]

郭援本是鍾繇之甥,被馬騰手下龐德親手所殺,龐德並不知道他便是郭援。鍾繇見郭援首級後哭泣,龐德向他謝罪,鍾繇說:“郭援雖是我的外甥,但他是國賊,你何須謝罪呢?” [7]

曹操攻克鄴城後,高幹投降曹操,仍被任命為幷州刺史。 [71-72]

建安十年(205年),高幹趁曹操北征時舉州反叛。 [72]當時朝廷徵河東太守王邑入朝,王邑以天下未定,不願受徵,而河東吏民也想把王邑留下來,郡掾衛固與中郎將範先等人先後向鍾繇請求讓王邑留在河東,而與高幹同謀。新任河東太守杜畿已經接受詔命進入河東,鍾繇不聽範先等人的意見,強迫王邑交符,王邑只得佩戴印綬前往許都。當時鍾繇在洛陽,自以為威禁失督司之法,於是上書自劾,朝廷不聽。河內張晟率眾寇崤、澠之間。衛固、範先及弘農人張琰也起兵作亂,響應高幹、張晟。張晟、高幹、衛固等共同攻打杜畿,不能取勝,又抄掠諸縣,一無所得。張既奉曹操之命去西邊徵召馬騰等將領,與鍾繇共擊叛軍,大破張晟,斬殺張琰、衛固。 [8] [53-56]

自從獻帝西遷,洛陽百姓減少將盡,鍾繇將關中民眾遷徙過來,又招納逃亡叛離的人口來充實,幾年之內百姓戶口逐漸充實。 [9]

關西諸將,表面歸附曹操,實則不可盡信。鍾繇求率三千兵入關,外託名討伐張魯,內以脅取質任。衛覬認為不可行,但曹操以鍾繇自典其任,就聽了他的建議。 [59]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鍾繇奉命討伐漢中張魯,曹操遣夏侯淵等領兵出河東與鍾繇會師。 [35]

關中諸將等懷疑鍾繇要襲擊自己,馬超便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起兵。 [57]馬超起兵時,劫持京兆人賈洪,令他作露布。賈洪不得已,只得聽從。當時鍾繇在東邊,看到其文,說:“這是賈洪作的。” [58]

建安十六年(211年)七月,曹操征討馬超、韓遂等人。因為鍾繇充實了人口,得以用來保障供給。 [10]

據《魏略》記載,馬超在起兵反曹時,曾對韓遂說:“鍾司隸(鍾繇)曾讓我圖取將軍您,關東人不能再相信了。如今,馬超棄父,認將軍為父;將軍也應當棄子,認我為子。” [11]

魏室元勳

建安十八年(213年)三月,漢朝恢復九州制,除省司隸等州。 [65-66]鍾繇的司隸校尉一同被省,曹操令:“詔書省司隸官,鍾校尉材智決洞,通敏先覺,可上請參軍,以輔闇政。” [67]

之後,曹操又上表以鍾繇為前軍師。 [10]

同年,前軍師鍾繇與中軍師荀攸等人共勸曹操進位魏公。 [60]魏國初建,以鍾繇任大理。 [12]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八月,又升為相國。 [61]

明代《三才圖會》中的鍾繇 [37]

後來嚴才作亂,與其部屬數十人攻打掖門。奉常王修得知,立即帶著官屬步行前往宮門護衛。鍾繇對王修說:“過去規定,京城發生變故時,九卿應該各自居守官府不出。”王修說:“享受國家的薪俸,怎能躲避國家的危難呢?居守官府雖是舊制,但不符合奔赴危難的大義。” [69]

曹丕在為魏太子時,賞賜給鍾繇“五熟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