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章節報錯
,大臣們每次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訣別。 [35]
今人臨摹,唐張萱《武后行從圖》(年代、作者有爭議)
武則天謀奪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諸王不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衝,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應李衝。武則天分遣丘神積、魏崇裕討伐。李衝起兵七日即敗死。九月,李貞兵敗自殺。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展開審訊,逼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及常樂公主等自殺,他們的親信也被殺死。 [38]
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說:“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該石是在洛水中發現的,獻給武則天。武則天大喜,為石取名為“寶圖”。垂拱四年(688年)五月,武則天加尊號為“聖母神皇”。十二月,武則天親自拜洛受圖,史稱此時“皇帝、皇太子皆從,文武百官、蠻夷酋長,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奇獸,並列於壇前”。這次儀式的“文物鹵簿”,是“自有唐已來,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36-38]
武則天建於洛陽的明堂復原圖(3張)
同年底,武則天命人於洛陽建造的明堂落成,號“永珍神宮”,放任百姓入內參觀 [39],吐蕃等國聽聞明堂建成,紛紛遣使來賀。 [39-40]又命面首薛懷義鑄巨大雕像,其小指尤容數十人,在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雕像。 [41]
載初元年(690年)七月,東魏國寺僧人法明等撰《大雲經》,稱武則天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武則天下令將《大雲經》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收藏此經,令僧人講解,並將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42]
女皇歲月
武則天 [19]
載初元年(690年)九月間,發生了一系列官民、宗戚、四夷首領、沙門、道士向武則天請求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的要求,李旦亦自請賜姓武氏。不久,群臣奏稱“鳳集上陽宮,赤雀見朝堂”, [43]武則天方準所請,於九月九日(10月16日)登上則天門樓,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這標誌著武周王朝的建立。歷史上把這改唐為周的事件稱為“武周革命”。十一日,群臣為武則天上尊號為“聖神皇帝”。她以洛陽為神都,長安為西京副都,除唐宗室屬籍,“以皇帝(李旦)為皇嗣,賜姓武氏”;又改置社稷,改旗幟尚赤。十二日,在神都立武氏七廟。? [43-44]而長安的唐太廟和神都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廟改為享德廟。 [169]
如意元年(692年)正月,武則天引見存撫使所舉之人,不論賢愚,全部提拔,授予各種官職進行試用,試官制度由此開始。 [45]二月,吐蕃党項部落萬餘人歸附武周,武則天將其分置十州。五月,吐蕃首領曷蘇亦率其部落請求歸附,武則天派張玄遇率領精兵二萬迎接。不料曷蘇事情洩漏,被國人擒回。此時恰逢羌族首領昝捶率領八千餘人歸附,張玄遇以其部落置萊川州。 [46]
長壽元年(692年)九月,武則天採納西州都督唐休璟“請復取四鎮”的建議,派大將王孝傑等率軍出征西北。十月,王孝傑大破吐蕃,收復龜茲、疏勒、于闐、碎葉等安西四鎮 [47],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 [163]在群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武則天決定對四鎮增兵三萬。這一措施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時再無反覆。
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則天在永珍神宮親自主持祭典,自制宮廷樂舞《神宮大樂》,選用舞者九百人 [48]。九月,武則天加號“金輪聖神皇帝” [49],旋即又為其父祖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