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臣高聲喝彩,有王鳴鶴、沈有容二人跟他去薊鎮,他就很滿足了。

很快又是幾日過去,王鳴鶴也回到京衛武學,沈有容則乖乖待在會館。少了他們,去地牢的少年反而更多。

而張介賓繼續太醫院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這段時間,除了講師偶然給眾人上上課外,大都是醫士在帶他們。

南廊房講習廳,閻平之正和大方脈眾人在閒聊。

閻平之說道:“你們的基礎算是最好的,我們也不用循規蹈矩,這樣吧,你們有什麼疑問可以當場提出,我能解答的解答,不能解答的一併去問各位導師。”

“這樣好,我最討厭就是照本宣科了。都是老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而不是我們想學什麼才教什麼。”張昶很是高興。

張介賓突然出聲問道:“閻師兄,我有疑問,儒有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那麼請問醫是否有綱領,又是什麼?”

“嗯,這個問題,我還沒想過,肯定是有的,至於是什麼,這一時半會也想不出。暫時先記下,還有嗎?”

閻平之皺眉思索了片刻,搖了搖頭,表示暫時沒想到,問下一個問題。

張介賓也沒糾結,也沒什麼失望之色,接著又問出第二個問題:“病有表裡寒熱虛實,我想問表證是什麼?”

閻平之鬆了口氣,笑著回答:“張師弟總算不為難師兄了,表證者,邪氣自外而入者,病犯於表。凡風寒暑溼火燥,氣有不正,皆是表證。”

張介賓問道:“師兄提到風,那傷風、中風可算表證?”

“傷風、中風,雖有風之名,不可都當作表證,需要辯證。”

“傷風之病,風自外而,可散,可溫者,才是表證。”

“中風之病,雖形證似風,實則是內傷所致,並無外邪,故不可以表證論治,具體很多,我就不一一舉例了,日後遇到再說,張師弟,還有問題嗎?”

張介賓趕緊道:“謝師兄解惑,我還有問題,之前翻閱方書,所見頭目、口齒、咽喉、臟腑陰火等證,都說是風熱,並多以升降並用,從逆兼施。”

“難道就不擔心升者會礙降,降者會礙升嗎?也不擔心從者忌逆,逆者忌從麼?”

閻平之又被問住了,仔細想了想,還是不知道如何作答。於是說道。

“呃,張師弟所問都命中正要,皆是為兄沒想過之事。唉,罷了,罷了,你們的水平,我哪有資格教你們,你們先自習,我去看看哪位講師得空,請來給你們上課。”

說完,讓眾人先安靜看書,他去請講師來。閻平之坦然,眾人也沒有因此小瞧他。因為醫不同其他,治病可以只憑借經驗,可若想歸納整理成理論,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眾人先前都看著閻平之和張介賓問道,瘋狂做著筆記,都不忍打斷,這會就閻平之去請講師,更是激動起來。

很快龔廷賢走了進來,閻平之跟在身後進來,立於一旁。

龔廷賢看著眾人笑道:“平之都跟我說了,你們很厲害嘛,竟將我得意門生都給問住了。”

“先前確實是我們考慮不周,還將你們當做剛啟蒙的醫丁,現在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提,看看我能不能給你們答疑解惑。”

張介賓把先前的問題再說了一遍。

龔廷賢點了點頭,說道:“《經》曰: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又曰: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病生於陽者,先治其外,後治其內,反者益甚。這是自古不變的正理。”

見眾人點頭,而張介賓並沒有什麼表示,只是盯著他。

龔廷賢繼續說道:“所以我立方的原則是,宜抑則降,宜舉則升,所以見效速而絕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