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曬鹽場(第2/2頁)
章節報錯
用來修建城牆的資金還剩下許多,李禾也就乾脆用這筆錢找了一個合適的地方修建了曬鹽場。
沒錯,李禾打算做鹽了。
以前不做這個是因為李禾不是官身,後來有了當了官李禾也沒有理由將這個法子提出來,畢竟提出來也要有人實施,他這樣的官位怕是說出來都沒有人聽,更沒有人實踐。
如今李禾赴任的惠來縣正好靠著大海,這不是現成的鹽場嗎?
等李禾將第一批雪花鹽製作出來,再將此法上交朝廷換來惠來縣經營雪花鹽的資格,那惠來縣不就有錢了嗎?
而且鹽場一定會用到工人,到時候請百姓做工,百姓們手裡也就有了錢,這樣也能刺激消費。
迴圈往復之下,惠來縣的經濟就能活起來,到時候李禾推行的一些政策也能很好實施。
四月港口修建完畢之後李禾就找了一塊地方修建鹽場,一些明白人在看到圖紙之後就知道李禾打算建一個鹽場,畢竟海邊的鹽場並不少,惠來縣沒有也不過是建縣時間太短而已。
而且鹽場一旦建立,以後的稅賦就有鹽稅了,到時候苦的還是百姓,畢竟鹽戶是最苦的一幫人了。
典史郭振興想要阻止,但懼怕李禾的威勢,也就不了了之了,畢竟李禾才是惠來縣的縣令,他一個小小的典史,只有聽話的份。
六月初,鹽場已經初見規模了。
大景的鹽場一共有兩百多處,其中大部分都是海鹽,而平民百姓吃的也多是海鹽。
這是因為海鹽都是曬制而成,成本低,還量大,與此同時海鹽裡面的有毒物質更多,因此海鹽吃起來味道更苦。
湖鹽和岩鹽等較為純淨,苦味也少,因此也更受達官顯貴的歡迎,價格也更高一些。
李禾以前在京城吃的就是貴一點的湖鹽,三十文一斤,而海鹽則是十文一斤,在惠來縣則是五文一斤。
所有鹽其實都是經過處理的,但是十分粗糙,頂多是把裡面的土塊沙石清洗乾淨,但是造成苦味的礦物質並沒有處理乾淨。
李禾的這個曬鹽場就打算做正經的雪花鹽。
古人其實並不傻,他們已經研究出來許多工序可以製造出粗鹽,只是各方面的落後導致他們並不清楚造成苦味的原因是裡面的各種礦物質。
李禾除了建立鹽場,另外建的就是一個能精煉食鹽的工廠。
:()【科舉】漫漫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