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九章 絕對優勢(第2/3頁)
章節報錯
來說,某家來說。”徐國緒一見王況想要張口,馬上就從座位上起來,小跑過來賣弄了起來:“喏,看見了沒?從後面這個看著前面的短杆,短杆又對準你想要射擊的目標,三點一線,如此就不會射偏了,再看這後面,有個標尺不是?每個標尺對應你想要射擊目標的遠近,越往上越遠,越往下越近,這個設計可是精巧呀,一個射手,只要練習個一兩天就能輕鬆掌握這一把弩的標尺所對應的距離。這可比練習弓要快速得多了。”
徐國緒先前拿出來的小弩沒有這個設計,因為那是用來防身的小弩,射程不會有多遠,加上其方便攜帶的特性要求比較高,要求結構儘量簡單,重量要輕,操作快,因此有沒有瞄準裝置不是那麼重要,如果說在短短的幾丈十幾丈距離內還要藉助瞄準的話,那乾脆買塊豆腐一頭撞死得了,至於說更遠的距離,敵人要衝過來的時間,足夠皇帝身邊的人做出反應了,用不上,所以王況就沒搞瞄準裝置,再說了,李世民的射術並不賴,稍加練習就能做到準頭很高。
李業嗣並沒有因為徐國緒的賣弄而馬上就相信了瞄準具的功效,而是自己親自的射了十幾箭,感受著用瞄準具和不用瞄準具的差別,最後才戀戀不捨的放了下來,目光灼灼:“二郎,此弩一月能造幾把?”
“人手的問題,還是人手。”王況有點無奈:“若要是人手夠,一月千餘不成問題,目前麼,一月僅能做出百把,你就先別想了,第一批要先給國緒出海的船隊配上,然後是給河北配上,接著自然是京畿戍衛軍,然後才能到你。”
“一月百餘?有這麼多?那得多少匠人?”這下,不光是李業嗣,就連黃良和馬周都吃驚了起來,只有王凌還老神在在,自家弟弟整出來的,那還能有假?他是絕對相信的。
一把好弓,各項的工序加起來,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因為弓臂要校形,要纏麻,上桐油等等反覆幾次,中間還要陰乾的過程,當然一個工匠是不可能整年只做一把弓的,在上一把弓陰乾的過程中,他可以進行下一把弓的製作,但就算是如此的穿插,他一年裡,頂多也只能做出十幾把弓出來,也就是一個月不到兩把,這和王況所說的一月百餘是天差地別,而且一把弓的製成,還要多人的參與,相當於是幾人共同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十幾把弓的製作。
“弩機兩三人,弩身兩三人,弩臂五六人,制弦的人要多些,十來人吧。”徐國緒癟了癟嘴,對黃良等人的反應不以為然,他卻忘了,當初在東平的時候,他的表情比這些人還要誇張。
因為節省下了最費時的弩臂的製作,用鋼板直接替代了,因此,只要熟練的打鐵匠人,兩人配合,一天的時間打出幾把合格的弩臂是毫無壓力,而且,失敗了材料還可以返工,不像用傳統的弩臂和弓臂,做廢了就廢了,牛角,皮麻等等全都成了廢物無法再利用。因此鋼弩節省下來的並不光光是時間,還有材料成本,如果說一把好弓的製造成本要上到十幾貫甚至百貫的話,那麼鋼弩的成本還不到一貫錢。
當然能有這樣的局面也是建立在炒鋼法被王天富和王天剩兄弟掌握,尤其是利用調整成分來得到想要的彈簧鋼的工藝被掌握後的結果,這可不是王況的功勞,王況只是那麼提了一提,畢竟他不是學材料的,只是知道有這麼回事,具體要怎麼做,他也是不知,卻不料王天富和王天剩兄弟竟然有如此的天賦,能將王況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而因為炒鋼法和調鋼法之重要性,在大唐還是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在周邊各國都在對大唐的新技術虎視眈眈的情況下,王況也不敢冒險讓王天富兄弟多招匠人,而且就是想招人,如今的大唐也沒那麼多的冶鐵匠可供他挑選,因此目前只能靠這兄弟倆親力親為的去做,所以鋼的產量也是有限的,又要打鋼刀,還要做弩,還有王況想要推廣的風車都要用到好鋼,一個月產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