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月內,千牛衛或許不會嚮明錦衣衛一樣殺上門來將王況押解進京,大刑伺候;但至少,王況就得自己主動進京裡去請罪,解釋個清楚,不然旁人聽了,會想,哦,你這麼說什麼意思,難道是還想替陛下做決斷?或者說,你想反了?

也只有對林明,王況敢跟他打包票,一定要讓他當全天下品級最高的縣令,這麼說可是有根據的,那就是依據了慣例,不管是哪個州縣,除非是在緊急情況下,只要這個州縣升格了,在升格的三次課考結束後,原來的縣令都還會留任至少一任,以穩固了原來的成績,然後再將其調派到其他崗位上去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林明現在已經是升格了的中縣縣令,已經是從七品上,比王況只低了一級,等到今年的課考完,還要再升一級,等到第三次課考合格,那就是真正的正七品下的縣令了,要是三次的課考都是中上,就又能再升兩級,成為比王況還高一級別的正七品上。

林明是已經得到了一次的優,只要王況在,另兩次的中上也是沒得問題的,所以,林明對自己能到正七品上是絕對的有信心。在這之後,他還有四年的任期。

短期內,王況是有把握讓建州堪堪的升到上州,但那也只能是上州的末遊,但要是想和淮揚和關中一帶的州比,還是有極大的差距的,打個比方,和考試一樣,如果下州是60分以下,中州則是60-80分,而上州是80分以上,一個人想要把成績從不及格升到及格,比較容易,從將將及格到拿80分,也比較容易,可等你上到了80分,想要再快速的升上去可不容易,每前進一步要付出的努力就是從不及格到及格的努力的許多倍。

建州幾個縣,發展是參差不齊,有的州的資源優勢還沒顯出來,比如建寧縣,蓮子還沒有大賣,瓷器的品質也沒搞上去,王況沒那麼大的把握,可建安縣不同,本身就坐擁了州府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的優勢,又是佔了全州一半的人口,外來的流民又幾乎東家是首選建安作為定居地的,行商也都是先跑到建安來,然後才會考慮到下邊的其他縣去。

單從人口上來論,建安已經不比一般的上縣少,所欠缺的,就是稅收不夠,這主要和地方偏遠有很大的關係,除了茶葉外,在王況來之前是幾乎沒什麼特產,現在王況來了,眼看著畝產今年就可以翻番,又將許多隻有建州才有或者說只有建州產出的是最好的東西都開發了出來,然後都是從建安開始發賣出去,以後往來的行商就會更多。

所以,王況有把握在四年之內,將建安從中縣升格到上縣去,同樣,也有把握讓建安在升格到上縣後,林明的第二個任期內,讓建安直逼長安縣和萬年縣,從而為林明再爭得四年建安縣令的任期,接下來自然就是趕超長安,萬年和洛陽縣了,那麼,林明也就能輕易的升到比長安萬年縣令更高的品級上去。

為什麼不讓林明調到新的崗位上去再升,王況有他自己的考慮,首先是不知道李老二會給林明一個什麼新的職位,要是讓林明去吏部,那王況就幫不了什麼忙了,估計林明的仕途最高點也就到此為止了;其次是,如果一個縣令,能在幾個任內,將一個下縣一路不停的升格到上縣,然後又在人口遠遠不如的情況下趕超了長安和萬年這兩個人口逼近百萬的縣(長安人口過百萬,那是指的城內人口,但長安縣和萬年縣除了分長安城而治外,還包括了城外郊區,所以,這兩縣的人口加起來是超過長安城的人口的),其功績絕對是前無古人的,就更能引起李老二的關注,既然入了皇帝的眼,那麼接下來的仕途,就是沒了王況,只要不亂站隊,就也是一帆風順了。

若是林明再能摸透了官場上的一切潛規則,登堂拜相也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王況敢給林明打包票,甚至如果李老二知道了王況的打包票,王況也絕對能有理由,理直氣壯的一條條給李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