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意思是效仿鬼谷子,廣納門徒?”

姜維聽到劉諶的話之後,開口說道。

劉諶點了點頭: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從軍中挑選一批可靠的人才出來。”

“然後進行集中培養,再逐步篩選。”

“就算不能成為一方統帥,起碼也能成為軍中的中堅力量。”

“大漢要用人的地方還很多呢。”

將門傳承相對於儒家傳承來說,要更加的嚴格和保守。

一般都是家學傳承,比如霍峻霍弋,羅憲羅襲。

像諸葛亮姜維這種師徒關係的傳承並不多見。

因為兵法傳承和讀書是不一樣的,讀書即便是讀錯了,頂多也就是害自己。

但是兵法要是學不到家,或者是所託非人。

那很有可能就是身死國滅。

所以對於劉諶如此大膽的想法,姜維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劉諶在聽到姜維的話之後,搖頭笑道:

“眼下大漢和偽朝還有吳國,雖然表面上甚是平靜。”

“但絕對不會沒有小的摩擦。”

“比如上庸和魏興。”

“甚至陳倉道都不是不可以進行小規模試探。”

“咱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小摩擦來進行練兵。”

“結合丞相留下來的兵書。”

“到時候再以古時各種戰爭為例,進行沙盤推演。”

“倒也不至於讓這些人都只是些紙上談兵之徒。”

姜維對於諸葛亮留下來的兵書,倒是沒有什麼想要藏私的想法。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

“臣回去之後,便開始著手安排這件事!”

劉諶卻擺了擺手接著說道:

“朕說這些可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隻培養一批將領。”

“朕是準備把這種模式長久的持續下去,就像太學一樣。”

“每年都要招收一批人進來,每年都要往軍中輸送一批人才。”

“眼下的學生雖然是從軍隊中選出來的,但只是事急從權罷了。”

“將來可是要面向整個大漢招生的!”

劉諶的話,讓姜維一愣,原本以為陛下只是單純的為了北伐儲備人才。

但是聽陛下話裡面的意思,好像沒有這麼簡單!

“宗太尉和廖老將軍已經年邁,不再適合上陣打仗。”

“但是讓他們一直待在家裡閒著他們也閒不住。”

“倒不如在成都成立一個新式學堂,讓他們發揮發揮餘熱,看看能不能幫朝廷訓練一批合格的中下層將領出來!”

“如果這種模式能夠做成的話,不光是現在,包括將來都會源源不斷的培養出大量的人才。”

“只要人才不斷檔,咱們就有和偽朝還有吳國拖下去的底氣。”

姜維的臉上露出一絲激動之色,大漢人才斷檔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

沒想到居然被陛下以這種思路輕鬆的解開。

“陛下準備以什麼名字命名這個學堂?”

劉諶毫不猶豫的說道:

“就叫成都講武堂!”

“講武堂裡的最高職務為校長。”

“由朕親自擔任!”

“你和宗太尉各為副校長,僅次於朕之下。”

“再往下為主任,到時候看軍中幾位宿將誰合適,就讓誰擔任。”

“剩下的就統統以教授相稱即可!”

這件事是劉諶早就已經想好的。

當校長不是劉諶的目的,劉諶的目的是培養一批完全忠於自己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