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趕到京師,就指望能伸冤報仇。沒想到這位老爺也是個怕權勢的,真是聞名不如見面。我們的冤枉再也沒地方訴說了。”說完,又放聲大哭起來。旁邊的地方官催促道:“走吧,別讓我們跟著遭罪。大小是個差事,哭也沒用,哪兒沒有屈死的人呢?”眾人聽了,只好跟著地方官出城。剛到城外,就看見一匹馬飛奔而來,來人告訴地方官:“把他們送出城,你就不用管了,回去吧!”地方官連忙答應,轉身回去了。來人正是包興,他跟著父老們走到沒人的地方,才告訴他們:“老爺不是不准你們的呈子,而是因為市街上人多眼雜,要是走漏了風聲,反而不好。老爺吩咐,讓你們都別散去,先找個偏僻的地方躲起來,暗暗打聽老爺什麼時候出發,到時候叫你們一起跟著去。現在先讓兩個年紀大的,悄悄跟我進城,到衙門裡有話要問。”眾人聽了,都很高興。於是,專門挑了兩個父老,遠遠地跟著包興,來到開封府。包興進去回稟之後,才把兩個父老帶到書房。包公又仔細詢問了一遍情況。原來一共有十三家,其中有的被收監了,有的來不了。包公吩咐道:“你們在外面別聲張,等我出發的時候,一起跟著走就行了。”兩位老者叩頭謝過,仍舊出城去了。

再說包公自向聖上奏明御刑之事後,就吩咐公孫策監督工匠打造,要求務必讓御刑看起來威嚴莊重,更要堅固耐用。還派了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位勇士負責服侍御刑:王朝掌管鍘刀,馬漢負責卷席捆人,張龍、趙虎負責把人抬進鍘刀。公孫策每天除了監督打造,還和四位勇士一起演練使用御刑的規矩,制定章程禮法,確保一切有條不紊。

沒過幾天,御刑就打造完成了。包公寫好奏摺,請求皇上訓示,一時間,無數官員前來餞行。包公把御刑供奉在堂上,只等眾官員到齊,就一起到公堂之上,驗看御刑。眾人都覺得新奇,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御刑到底是什麼樣子。沒過多久,官員們都到了公堂,只見三口御鍘上面都蓋著黃龍袱套,四位勇士威風凜凜,大步上前,抖開黃套,露出這刑外之刑,法外之法。那鍘刀光閃閃的,就像一道道寒光,讓人看了毛髮都豎起來;冷颼颼的,彷彿能直接鑽進人的心裡,使人心膽俱寒。就算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看了,都得心裡一緊,那些心懷鬼胎的奸邪小人見了,恐怕魂魄都得被嚇飛,這可真是從古至今都罕見的刑具啊!眾人看完之後,回到後面。府裡內外的執事人員忙忙碌碌,準備出發事宜。包公又暗中吩咐,讓田忠跟著公孫策一起走。到了出發那天,有許多同僚在十里長亭送別,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一路上,包公還讓那些告狀的父老暗暗跟隨。

這一天,包公走到三星鎮,看到這裡地面安寧,秩序井然,不禁暗暗想道:“這裡的地方官治理有方啊。”正想著,突然聽到喊冤的聲音,可四下裡卻不見人影。包興早就下了馬,順著聲音找過去,原來在路旁的空柳樹裡。等那人露出身形,才發現是個婦人,頭頂著呈詞,雙膝跪地。包興連忙接過呈子。這時轎子已經停下,他上前把狀子遞進轎內。包公看完,對那婦人說:“你這呈子上說家裡沒人,可這呈子是誰寫的呢?”婦人回答道:“我從小熟讀詩書,父兄都是舉人、貢生,嫁的丈夫也是秀才,平日裡筆和墨從不離手。”包公把轎內隨行的紙墨筆硯,讓包興遞給婦人,讓她另寫一張。只見婦人不假思索,揮筆就寫,很快就寫好呈上。包公接過一看,連連點頭,說:“那婦人,你先回去等著傳訊。等本閣到了公館,一定會為你審問這件事。”那婦人磕了個頭,說:“多謝青天大人!”當下,包公起轎,徑直前往公館。

不知後事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