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點股份給我們吧。”

“嗯......這樣倒也可以,對我們來說也不是壞事。”

好東西本就該與朋友分享,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不是嗎?

正好中東的石油勘探與開發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次就順便在波斯的石油上插上一根吸管吧。

‘不過這麼一來,波斯很可能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之一。’

事實上,即便在原本的歷史中,波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宣佈中立,仍不可避免地在境內爆發了奧斯曼帝國軍與英俄聯軍的衝突,因此這種可能性相當大。

在這裡,奧斯曼帝國退出了舞臺,形成的是俄羅斯+穆罕默德·阿里·沙阿 VS波斯立憲政府+英國的局面。

“那就按這個方向推進吧......呃?!”

“陛下?!”

就在愛德華七世滿意地笑著起身時,突然臉色一緊,身體劇烈搖晃了一下。

要不是漢斯及時扶住了他,他很可能會直接摔倒受重傷。

“您還好嗎?”

“沒事,只是突然有點頭暈。”

“您年事已高,還是得多加小心才行。”

“我沒事,真的沒事。”

雖然愛德華七世這麼說,但漢斯依舊無法掩飾臉上的凝重與擔憂。

畢竟,他將在明年春天去世。

“即便如此,還請您多保重身體,工作也該適當放鬆一些。”

“哈哈,你這話倒是和喬治說的一模一樣。我的身體我自己會照顧好,不用擔心。”

愛德華七世依舊以一如既往的愉快表情回應,但顯然並未將他的話放在心上。

恐怕,他這張臉已經沒多少日子可看了。

......

英國的行動迅速而果斷。

英國透過駐伊斯法罕的領事館,向波斯立憲派的領導人宣稱將給予他們支援,而長期渴望列強援助的立憲派為此歡呼雀躍。

很快,1909年2月,伊斯法罕爆發起義,立憲派的領袖——在原本歷史中驅逐穆罕默德·阿里·沙阿併成為波斯首相的納賈夫·古利汗·巴赫蒂亞里(Najaf-qoli Khan bakhtiari)成功掌控了伊斯法罕。

藉助英國的援助物資和德國製造的武器,立憲派以伊斯法罕為據點,開始向南方擴充套件勢力。

波斯南部原本就是英國影響力深厚的地區,又緊鄰波斯灣,對於依賴海運獲得英國支援的立憲派來說,佔領南部勢在必行。

當然,他們也迫切希望能去解救被困在大不裡的同志們,然而大不里士距離伊斯法罕太遠,且與俄羅斯接壤,風險極大。

更何況在英國已經介入的情況下,穆罕默德·阿里·沙阿與俄羅斯必然會加速攻陷大不里士,立憲派軍隊很可能還未抵達,一切就已塵埃落定。

最終,立憲派只能苦澀地放棄大不里士,事態的發展也正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

當英國介入波斯事務後,穆罕默德·阿里·沙阿面色慘白,急切地向俄羅斯請求支援,甚至不惜哀求更多援助。

然而,俄國首相斯托雷平卻並不願進一步深陷波斯事務。

因為波斯尼亞危機已使俄奧關係惡化,而波斯的“大博弈”只會火上澆油,顯然對俄羅斯毫無益處。

歐洲的戰爭陰雲逐漸逼近。

那將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戰爭。

而斯托雷平認為,這場戰爭將給俄國帶來致命打擊,因此他竭盡全力避免任何可能引發戰爭的事端。

“陛下,這件事您需要慎重考慮。自波斯尼亞危機以來,巴爾幹局勢已然緊張。在此情況下,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