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敗。

前者涉及立家的根本,在封建社會中,或者不止限於此,所謂權勢富貴,先有權後有錢,權錢相依。權力永遠不會處於真空,必須有人繼承,但有人還不行,還要有能,無能無以守家業。

世界是公平的,但又不太公平。一個人即使是出生富貴之家,也不一定能成才,就成才率而言,士族大家能提供的多為起步更高的平臺、對上升所需資源的高獲取、對失敗的高承受能力。

賈府人丁少,林家更少,五代列侯、詩書簪纓之族,單傳到林如海這,沒了!無後,便是再大的權力富貴,也如過眼雲煙,隨風化。

賈府呢?第四代人中,僅以榮府舉例,有長房的賈瑚、賈璉、賈琮,二房的賈珠、賈瑛(寶玉),賈環,一代六人,死了兩個——還是嫡長,剩下的一個有能而無德、一個有德而無能、兩個少描而無所能。(注:這裡的能指的是仕途經濟的能,可處事而攀高附下,不是詩詞才子的能。)

生的四個俱不能入仕途經濟學問一道,再加上本朝所規定的降等襲爵對大家族的人才產出更加嚴苛,原非前明勳貴可比,君不見英國公、成國公之事乎?那才是真正的與國同休,如今算個啥。

所以賈府到此便已末路,當然賈母還是有些見識的,見男子無用,便用女兒家的做買賣,先頭嫁賈敏,後頭賣元春都是無奈之舉(說賣其實也是讚美,元朝《龐涓夜走馬陵道》中不是有句“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的話,只不過元春賣的不是文武藝罷了,但原理相同,喵嗚)。

但後者比前者更瘋狂、也更找死,賈敏嫁的林如海還只是隆興帝心腹,元春則直接找上了原主,簡直了,活生生將鬥爭水平拉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特別還和江南甄氏掛上了勾。賈璉在得知賈母欲要送探春入宮,重走書中原路時,不由得想抓起老傢伙的衣領,問問那位老太婆,她是不是忘了嘉祥年間她們做的事了。

我曾有過齷齪陰暗的想法,養在她膝下的那三位,明上是侯府千金、榮國公夫人、一品誥命夫人所教養,將來許是能嫁的好些,有所回報。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事情逐漸擺脫控制,最後狂飆奔向火葬場,俱付灰燼矣。

末世的第二特徵僅以東府的爬灰,西府的官爵兩賜,便可見一斑。東府的不用說,爬灰的爬灰,只可憐那美人早衰,但美人雖美,心有不美;西府呢?爵位是賈赦的,官職給了賈政,治國治家,我還未見過,有一位頂著皇冠卻把國家權力給了弟弟的皇帝。

政出多門,則有疑議生,疑議生則廢立起,廢立起則權臣擅命,權臣擅命則強臣篡逆,這便是致亂之源。封建家長制下,西府的權力格局可以說敗壞了封建道德禮教所提倡的忠孝觀的存在依據。物質基礎不在,便無所謂忠孝可言。

更讓賈璉寒心的是,上皇當年還同意了,當然賈璉還是要感謝他祖父的,畢竟還有一個法子,使名實相和。

話說回來,禮教是維繫政治體制的理論依據,國是大家,皇帝是諸小家之長,上下相輔,以成其教。

如此世道,賈璉當初找那位混蛋老子,託他遞名錄進宮候選龍禁尉侍衛時,便已不再有求他人之心是了。

殺魯元應不過是那位計劃下的一步,好戲才開場,賈璉只是棋子,從穿越過來,浮華場中一朝覆,求生欲起,便是半點不由人,只留你一條兩側高牆往天砌、中間寬處一尺半的小道。

賈璉做事便是不做事,現在做的都是順天命、盡人事的買賣。

此時諸校演練已畢,羅辻奇在眾軍士面前說了些場面話,便讓士卒在校尉們的帶領下,依本朝軍法聚散之道散了。

自己則領著眾將官回了中軍營帳,再次開起了關於冬日大校所需準備的逐一事項宣導會,重點強調了友誼不重要,爭先第一是王道的原則精神,並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