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大明之於南洋(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要回來了。這些土地算是本次調解的佣金。
巴河南北土地合計算來,有半縣大小。
暫時足夠用,餘下慢慢來。
城外,還要亂一陣子,總有不甘心的佔婆人會反抗,互相間你殺我我殺你。但這不關華英城事,就這這麼霸道,未放一槍一炮,拿了土地還做了好人。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也只能這樣解釋華英城的來路。
在返回茄島的路上,朱常瀛同沈興坐在船頭,瞭望時隱時現的佔婆海岸。
朱常瀛一杯茶水喝盡,笑問道,“弟兄們是不是認為我過於謹小慎微了,佔婆白送的土地都不要?”
沈興神色一滯,苦笑道,“還請殿下解惑。”
“南洋諸國與我大明是何關係?”
“朝貢關係?”
“那為何要朝貢?”
沈興低聲道,“以微臣來看,當是為了利益。”
朱常瀛笑了笑。
“你這樣說也無錯,但你有沒有發現,安南也好,渤泥也罷,當著你我的面則稱大明為上國,但轉過頭,就會罵我們?
比如黎朝的《平吳大誥》,當初我大明軍撤出交趾時,安南可是將宣祖罵的不輕,但同時,其國王又上了一封請罪奏本,言說我大明軍戰敗的諸多原因,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好似我朝的忠臣一般。”
,!
沈興咬牙,“番邦蠻夷,反覆無常!”
“這話,你自己都不信吧?”朱常瀛笑道,“且不說人家是不是蠻夷,但有一點你我要時時警醒,那就是恐懼,南洋諸國對我大明的恐懼!”
“恐懼?”
“對,恐懼!”
朱常瀛認真說道。
“人有強弱,國有大小,我福建就有民6百萬眾,放之南洋就是第一號的大國,所以以國家體量來論,任何一國都是無法與我大明平等對話的,我稱這種關係為‘不對等’關係。
也就是說他咬我一口,最多留一道傷口,但我若扇他一嘴巴,很可能就滅國了,這就是我說的恐懼!
而朝貢就是這種不對等關係的直接體現,表面上恭敬,實則自立,其實雙方誰都明白,朝貢就是維持邦交的一種手段。
一個說‘你是老大,我服你,但你別欺負我’;一個說‘我知道了,你愛咋咋地,但你別招惹我’。
但我瀛州的建立把這種不平衡關係打破了,只是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而已。
瀛州雖小,背後卻是大明,孤征調1萬大軍滅了佔婆不難,但這之後呢?安南、真臘、暹羅、渤泥等等可就都怕啦,他們會抱團取暖,共同對抗我瀛州。
而沒了貿易,我瀛州也就難以維持。
所以,我瀛州在南洋要做到四點。
第一,以紅毛夷作為對手,適當幫扶各國,保住朝貢國的地位。
第二,儘量去開發那些地廣人稀,無人關注之島嶼,同土著減少矛盾衝突。
第三,儘量維持公允公正之形象,不能表現出對土地有強烈的野心。
第四,對於人口稠密地區,獲取土地要萬分小心,儘量以土著認可的方式獲取。例如現金買入,幫助後的回饋!
只有這樣做,才能拖延土著覺醒的時間,而這個時間越久越好。
這也是為何我沒有收下佔婆白白送來的土地,收了那點地,必然激起周邊國度的強烈反彈,而這個影響還會向其他地域擴散,得不償失啊。”
沈興沉思良久,躬身道,“多謝殿下解惑,臣以後定當小心行事,不使我瀛州陷入被動。”
朱常瀛點點頭,“我的這些話,只高層知道就可以了,不必下傳。而對於中基層職員,要制定出詳細禮儀規章,不使我南洋商行顯得過於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