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妾婢稅(第2/2頁)
章節報錯
百,流千里。
這些都是我《大明會典》中明列的,只管寫上去。”
萬長祚帶著滿肚子疑問離開,琢磨著告示應該從何處落筆。
其實朱常瀛早就準備好了,法條告示羅列詳盡,都是依著《大明會典》變通而來,只不過會典是打人,但他這裡是上稅罰款。
大明律法有關妾室奴婢的規定,實際上已經形同虛設了,沒有官身的富商地主納妾成風,家裡有幾個女人一定也不奇怪。
說來大明律法漏洞真多,處罰人不是打就是流放,但如果改為罰款,估計這個事也就不用朱常瀛來幹,州縣長官一股腦就衝上去了。不是什麼事官紳都站在同一立場上的,只要有利益,朱常瀛覺著大明官員的戰鬥力同樣不可忽視。
朱常瀛之所以想到這麼個缺德主意,實在是瀛洲的光棍要娶個內地媳婦太過困難,反不如買個番婆過日子方便。
以朱常瀛的估計,我大明男女比例120:100已經是足夠樂觀了,而中上階層男人擁有大量女人這一事實更加拉大了這個比例。
所謂‘窮不過幾代’,不是說幾代以後轉運富貴了,而是絕種
單單在福建,兄弟共妻就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而別的省份,恐怕也是這個鳥樣,個別地方,甚至有男男湊在一起過日子的。
當朱常瀛見到這樣的報告時,第一反應就是絕大多數人肯定是迫不得已,而不是特殊嗜好,物競天擇,失敗的哺乳類雄性動物總是很悲慘,最原始的權利也被剝奪。
在大明取締妾室制度不現實,保守觀念根深蒂固,又沒有西方教那種宗教觀念引領,也就只能慢慢的來,逐漸加稅,貴到令人望而卻步。這是朱常瀛能想到的唯一切實可行辦法。
至於官僚納妾養婢女,這個也要提上日程,但不是對福建,而是對瀛州。
同官紳一體納糧一個道理,不論官民,都要上稅,朱常瀛準備從我做起,讓別人無話可說!
老實講,這是一步險棋,徵稅並不會如朱常瀛所說那樣順利。
有些大家族,弟子繁多,妾室婢女加起來怕不是要有數十近百人,按著朱常瀛定下的稅率,估計要賠破產。
法令一出,必然引起軒然大波,且有可能走向武力對抗!
但這個事必須要做!
為什麼敢這麼做?因為從民間反饋過來的資訊來看,新課稅司在普通百姓中的名聲不錯,市舶司也是如此。只要底層百姓不被煽動,朱常瀛就有辦法收拾這幫龜孫。
話說,納妾同畜養婢女,同普通百姓也無關吧?而作為平頭百姓所普遍具備的仇富心理,就沒準樂見其成,拍手叫好呢。
:()重鑄山河,大明瀛帝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