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琉球國的家底(第1/3頁)
章節報錯
琉球國王都,首裡城。
一日前,孫元化乘坐一艘80噸級戰艦趕至首裡,作為瀛王府特使。
琉球國攝政尚宏、三司長官鄭迵幾乎將全城士族頭面人物都拉來隆重迎接。
晚間的宮宴,孫元化又見到了中山王尚寧,尚寧王年近五旬,溫文爾雅,與之交往令人如沐春風。這讓孫元化回憶起在南洋的種種不堪,蘇祿東王的粗魯野蠻。
唉,同樣是王,這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一夜春風玉度,睜開眼時,昨夜的妖嬈侍女已然恭敬的站在床頭,能說官話的女人,真是難得,昨夜的嬌吟聲聲入耳,就很值得回味。
侍女伺候孫元化洗漱更衣,早點便魚貫而入,杯盤羅列,幾乎被投餵著吃飽,便嘴角的殘渣也被美人拿著帕子輕輕抹去。
溫柔鄉就是英雄冢,但偶爾享受也是人之性情吧?
孫元化決定回去要同瀛王好好說道說道,賞賜的兩個南洋女僕至今官話還說不明白呢,而模樣,對比之下頓覺沒什麼滋味了。
剛剛吃罷早飯,便有人前來求見。
琉球三司官,鄭迵。
對於琉球,孫元化還是有些瞭解的,風俗文化孺慕大明,然而內部體制卻同倭國類似。
士族皆有各自的封地,稱地頭。
國王同攝政不負責具體政事,處理政務的最高長官稱三司,位在一品,相當於大明的三公,然而實際職權卻相當於舊時的宰相,比大明首輔的職權還要大。
而鄭迵其人,孫元化也曾深入調查過。
其人年過六旬,大明後裔,年經時曾在大明國子監求學六載,也就是公派留學,百分之百的明粉,琉球國內的親明派。
而與之相對應的,自然是親倭派,另一位三司官,翁寄松。
目前,鄭迵佔據上風,把持朝政,而翁寄松則被罷黜官職,賦閒在家。
來之前,這些都有調查。
在琉球,也有瀛王府的眼線,這很容易,琉球大半顯赫家族都稱自己是大明後裔。
國強,則四夷賓服!並非虛言。
而大明待琉球確實不薄,太祖派遣福建三十六姓入琉球,落戶那霸港久米村,琉球始有營造大型海船之技術,至今為止,琉球航海、造船、貿易也由這些大明後裔把持。
孫元化以為,三十六姓是不準確的,據瀛王府探查所得,琉球主島有漢姓二十五,鄭家就是其中之一。
腦子裡將所知重新過了一遍,孫元化整理衣衫,昂然而出。
會客廳,各自見禮。
鄭迵說道,“前者犬子出使澎湖,未曾得見瀛王殿下以及尊使,實乃憾事。”
孫元化微微一笑,“如今殿下坐鎮澎湖,遣吾回訪,今見老大人主政,琉球國泰民安,幸甚!”
“不敢!不敢!”鄭迵向著紫禁城方向拱手,“全賴大明皇帝陛下聖眷,始有我琉球今日,老夫不敢居功。”
相互吹捧了好一陣,鄭迵方才說道,“便是尊使不來,老夫也要派人再往澎湖,求見殿下。”
孫元化問道,“可是倭寇之事?”
“正是如此,五月前,倭國薩摩藩來使,其家督生辰,要求我王上表稱賀,彼輩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為我王所拒絕。
然則不久之後,江戶又來使者,言辭甚是蠻橫無理,揚言若我王不俯首稱臣,便要揮軍攻打。然忠臣豈可侍二主?又被我王斷然拒絕。
近兩月以來,薩摩藩又三次派遣使者,並常有倭寇犯境,是以老夫猜測倭寇大舉入寇不久矣。”
孫元化沉默片刻,說道,“此事容後再說,本使有一事要問老大人,此事事關我王之決心,請老大人慎之又慎。”
“尊使但說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