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導致部門降級,迴歸原來的母部。

林麗說她的報備晉升估計比較難達成資料,只能看其他幾個人的報備資料了。有的老業務員並沒有很迫切想要晉升。他們覺得無所謂,搬過去那邊,還是甲級寫字樓,辦公環境更好。林麗當務之急是讓業績穩定,招聘團隊只是這個階段順帶做的事情,晉升也沒有那麼迫切。

陳喜組的兩個老業務員張琴和何平共展了好幾個保單,之前她們倆合作所向披靡,只要能簽到的單,保費都不會太低。

這次他們又合作了一旦每年交十萬,十年交的年金險。張琴說這個客戶是以前何平招聘回來的業務員,現在離職了。兩人都和這個客戶比較熟。

之後到了開門紅的時候,張琴剛好去拜訪了這個客戶,她當時就和客戶說了開門紅的年金險產品的活動,客戶很感興趣。於是她們當場成交了。張琴當時想這個是自己爭取來的保單,並沒有告訴何平。

然而,何平之前是這個客戶的主任,客戶和何平是一個小區的。她們有天在小區裡碰到了,這個客戶說起來,她在張琴那裡投保了這個保險。當時保單還沒過猶豫期20天。何平想讓客戶退了重新投保,但是客戶覺得麻煩。何平就在微信上和張琴理論。客戶說她不管她們內部怎麼劃分比例,她投保這個保單看中的是保單的權益。

張琴也很生氣,認為何平坐享其成,這個保單是她自己談下來的,她不能接受分成。何平的理由是這個客戶和她更熟一些,以前是她的組員。

最後兩人誰也不讓誰,張琴還是不願意分給她。她們因此鬧翻了。這個保單也已經過了猶豫期,如果客戶這時候退保會有損失。何平只能自認倒黴。林麗從她們的糾紛裡看到了共展的侷限性。

在方玲的烤肉店如火如荼地開起來六家之後,她很有信心,想要給團隊的夥伴提供一個展業的場所。她在團隊聚財的時候,和夥伴們要求以後週末,她店裡有活動的時候,大家可以過來幫忙,現場發展的客戶,比如加了微信的,如果有成交,她們可以共展,各一半佣金。

然而團隊的夥伴們並不感冒。她們都有各自的展業方式。有的夥伴認為,方玲是店裡人手忙不過來,又不想招聘人手,就用這種方式來說。她有天和林麗說,週六她們有客戶在那裡辦讀書會,讓林麗可以帶上團隊夥伴去那裡幫忙,可以搞客戶。

林麗也不笨,她不想之後成為什麼事都找她的那種人。她就委婉地說週末她已經有安排了。方玲有些不爽,看到團隊的人都沒有興趣。林麗想可能大家都不想共展,這樣如果一方做少了,就會被認為佔便宜了。這樣操作反而容易陷入兩個和尚沒水喝的局面。

之後張琴就主要開發她自己的客戶了,那一年,她因為開發了一個大廠的95後客戶,因此獲得了N個轉介紹客戶,維持了 她兩三年的業績。

她這個客戶本來要去北京協和醫院做甲狀腺結節的手術,因為之前自己老約不上,剛好張琴說可以買一份她們公司的保單,就可以獲得就醫權益,最快一個月後可以使用。這個客戶同意了,買了一份對健康告知要求比較低的高額意外險,因此獲得了就醫服務權益。沒想到啟用權益後,不到兩個工作日,還真的約上了專家,她如期做了手術。

等她做手術回來,就主動約了張琴說,要和她投保之前說的那款年金險,她按每年十萬交,十年交費的計劃來做。當時她們公司還沒發年終獎,她本來年終獎有六七十萬。當時她就先從他們公司的平臺申請了二十萬無息貸款,先把其中十萬用來交了保費。這個保單就順利承保了。

等過了一個月,他們公司的年終獎發下來,她再去還進去。林麗覺得張琴這個客戶也是挺給力的,對保險非常信任。在客戶的加持下,才讓張琴順利晉升高階行銷經理。林麗從張琴的分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