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紫鸞琵琶敘舊情 太乙神盤演天命(第4/6頁)
章節報錯
,獨自坐那胡思亂想。
李靖與虯髯客一見投緣,繼續把酒暢談古今之事,期間虯髯客又說了此行出關中,乃為遊歷中原,尋訪結交天下英雄,已備日後稱霸一方,兩人聊得酣暢淋漓,興致盡頭,便結拜了兄弟,共約日後時機成熟之時,攜手共造千秋功業。紅拂仍坐於楊玄瑛身旁,看出她心中愁苦,又是一番好言相慰。楊玄瑛心中雖是鬱悶,但畢竟難得重逢幼時親密之人,被紅拂一番疏導,總算略有開懷,二人又敘了一些過往之事。直至深夜,眾人眼花耳熱,醉意十足,這才收了攤子,入廟休息。
次日清晨,李靖與紅拂二人慾往關中,正與楊玄瑛同路,而虯髯客前往中原,雖與眾人不捨,也只能依依別過,獨自上路。楊玄瑛等三人別過虯髯客,又繼續沿著崤函古道西進,走了半日,到了三岔路口。這岔路繼續西行,可去潼關前桃林縣,南去則通往弘農,走北面山道則可與官道會於董杜原西面山谷。
三人正要繼續西進,忽見北路一隊難民倉惶而來,李靖前去詢問,其中一人說道:“昨日傍晚有一路大軍於董杜原上紮起大營,與函谷官軍對峙起來,瞧這架勢,一場大戰在所難免。這戰火一起,殃及池魚,我等正逃難去。”楊玄瑛聽了,驚問道:“可知那路大軍從何而來?又是何旗號?”村民答道:“好像是從弘農宮來的,打著楚王旗號。”楊玄瑛一聽,險些暈去,自洛陽大戰之敗以來,已有整整六日,大軍若是急行西進,西京大興都快到了,可兄長怎會仍然在此徘徊,還在董杜原擺出與隋兵決戰之態。而李靖聽罷,說道:“楊姑娘,楚王不正是令兄旗號?按腳程算來,早該過了潼關,為何於此徘徊不前?”楊玄瑛蹙額說道:“小妹也不知明其中原委。”正說著她猛然想起昨日於夏後皋祠遇到司馬德戡情形,居然如此湊巧,她仔細尋思,恍然大悟,失聲呼道:“不好!”說著她忙轉對李靖、紅拂一拜,著急說道:“兄長危矣,小妹就此告辭,日後有緣再報昨日解圍之恩。”紅拂見狀,甚是詫異,問道:“玄瑛妹子為何如此著急?”楊玄瑛答道:“紅拂姐有所不知,宇文大軍兩日前應已住進函谷關,如今卻仍按兵不動。昨日午後遇見司馬德戡,必是宇文述派來走探崤函古道地勢之後回營覆命。而兄長亦昨日傍晚營於董杜原,應是中了宇文述圈套,被其牽制所致。若宇文述分出一路人馬經此奇襲,正可繞兄長之後,斷西進之途,腹背夾擊。如此看來,宇文述於函關遲遲未動,必定是欲於董杜原上將兄長一網打盡!”紅拂說道:“既然宇文述成竹在胸,玄瑛妹子此去兇險萬分,不如先與姐姐同去關中,朔方豪族梁師都佔山為王,也有數萬人馬,且與突厥素有來往,妹子不如請他前去救援令兄。”楊玄瑛說道:“司馬德戡昨日回營,料宇文述尋兄長決戰就在這幾日。此去朔方遙遠,遠水難救近火,突厥更是鞭長莫及,小妹當務之急,得先尋得兄長,讓他防備此路奇兵,再尋破敵之法。”望著楊玄瑛心切模樣,知道已勸不住她,紅拂猶豫良久,終還是嘆息說道:“只可惜姐姐與大哥尚有要事在身,不能助令兄一臂之力。玄瑛妹子還請自己保重,莫要勉強,若是有難,可去太原尋姐姐與大哥。”楊玄瑛點頭稱是,當即拜別李靖、紅拂二人,便匆匆往北上路。
這一路急行北上,約莫又走了兩個時辰,山間隘道逐漸寬敞起來,引入一個深谷之中,谷前立著一個殘破石碑,上刻“斷雲峪”。楊玄瑛見了那石碑,方知此谷乃是“崤山七十二峪”之一,也正是東周時期晉襄公設伏全殲伐鄭秦軍,生虜百里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員秦將之處。楊玄瑛走入谷中,只見此谷前窄後寬,東西兩面臨著陡立峭壁,如兩道巨斧斬斷天穹,谷中溼氣氤氳,聚起五色詭雲,時濃時淡,時聚時散,仿若埋骨此處秦軍士兵之亡魂不散,雖經千年,仍悽然徘徊在側,苦苦尋覓輪迴之路,讓人看得頓起怵惕惻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