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了,用一堵牆將這片池塘從宅院中割斷開來,也正是這片池塘,將三房與前面的楊宅作出了鮮明的界限。

仔細追究,作為庶子的老三並沒有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楊家這麼不待見他,很大程度上表達出了對其生母的態度。

老三的生母薛姨娘,據說當年作了對不起楊老太爺、對不起楊氏祖宗的醜事,羞憤之下,投水自盡了。

投的就是這方池塘。

真相如何,楊家向來守口如瓶諱莫如深。久而久之,大家便有幾分心知肚明瞭。

薛姨娘只怕是操守有瑕。

老三大概也許不是楊家的種?

不然的話,何至於此!同樣都是庶子,老四可是住在了老宅裡,所分配的田產、房舍並不比上頭的倆兄長差。論起來,老四的生母和薛姨娘都是同等地位的丫頭,拿的都是一樣的月錢,為什麼偏就把老三發付到了牛棚豬圈裡?

沒錯,三房所在的,正是楊家以前的馬棚。兩間草房本來是收貯農具雜物的地方,外頭一溜高高的草棚,養著三兩頭牛和馬。

當時,楊陶兩家已經下了定,約好了婚姻。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突然起了一把大火,差點把老三燒死。

老三僥倖撿回了一條命,可是,在他的臥室中卻多出了一個婢女的屍體。

而且,根據醫生診斷,那婢女已然懷有四個多月的身孕!

懷孕的婢女如何會出現在三爺的床上?對此,仍舊沒有完全消酒的老三百口莫辯。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楊家三爺私通老太太的婢女,先奸後殺的傳言一夜間就傳遍了棲鳳鎮的大街小巷。

當時,楊老太爺正在積極籌劃地方“老人”的競選,老三的此種禽獸之舉,無疑是在後面踹了楊老太爺一腳。

老太爺氣得簡直要吐血,命人將老三痛打了二十個板子,又在“申明亭”張榜公告,自責治家不嚴,導致庶子酒後失德、行事偏差等等。

作為懲戒,老三便給丟出家門。又無處可去,想到馬棚雖然荒廢了,可畢竟還是楊家的產業,遂踹開門扇,暫時棲身其間。

他覺得自己很冤,可是,又沒有人相信。

又氣又惱身上還有傷,差點沒送掉性命。

倒是陶家沒有因為這個事兒,與楊家悔婚。陶老太爺和陶家兩位準舅子,請了街上的季遠志郎中給老三診治。

要說那季遠志也是個誠實篤厚的,只管救死扶傷,其他的並不在意。

等到傷好了,也到了成親的日子了。老三自然要回家去做準備,但是很顯然,楊家並不認為這樁親事合適。對外的說法很堂皇:老三操守不嚴,恐誤了陶大姐。

這就是赤裸裸的悔婚哪!楊家丟得起這個人,可陶氏一個大閨女家,被未婚夫家退婚,這一旦傳揚出去,人家只管看結果,誰還會在意這其中的是非曲折呢?

楊家為什麼會來上如此陰險的一招?說白了,還是跟“老人”有關。

地方選“老人”,必須是年紀大、有德行的。選舉出來的老人,要定期向裡中在冊的住戶宣讀並講解各項朝廷律例法規,使全里人戶知法畏法,不敢犯法。

除此之外,老人還負責裡中人戶的民事糾紛。老人行事,作為里長,也要協助。地方官員、坊裡百姓,都會對其隆禮以待,歷來都有“方巾御史”的雅稱。

言行謹慎、為人古道熱腸的陶老太爺,在棲鳳鎮的口碑極好,因此,也就成了眾望所歸的“老人”的最佳人選之一。

可是楊老太爺偏要爭這口氣,暗中出錢出物,四處籠絡人心。明面上,也是不斷地製造事端,務求把陶老太爺這個競爭對手搞臭、搞死。

他的手段頗有些令人不齒,也是瞅準了陶老太爺的性子:不肯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