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清風鎮(第2/4頁)
章節報錯
們永遠無法領會一件事物的精髓和真諦,根本原因,是人心太浮躁。
這種浮躁的程度,別說是水,甚至是冰,就算是一泡尿,也無法滋滅它們浮躁的火焰。
所以,這樣的浮躁不免讓所有的一切,都流產於形式,服務其虛表,包括他們自認為可以歡快的旅行。
現在的人們走個路都會不自覺的奔跑起來,原本享受的吃飯也是狼吞虎嚥的三下五除二,其中的美味並不再是停留在舌尖之上,而是為了單純的裹腹之需。
就算是消遣的看個電視也會忍不住15倍的速度,習慣了天然氣或者現代賦予的,能夠三分鐘燒開一壺水的快速,當他們在面對靠著十二個黑色的鼻孔出熱氣的煤球時,就顯得有些手足無措的不安和手腳無處安放;
那些人恐怕也沒有福氣享受名字叫做魚做出來的美味,因為吃魚的時候要細心耐心的將肉裡面的細小魚刺給挑出來,他們沒有這樣的耐心,後期被送上桌的無骨魚就是一種見證。
一旦這樣的虛浮泛濫開來,那就是禍國殃民的存在。
所有的事情都是點到為止,徒留虛表,沒有自主的見解,沒有深入的思考。
所以你會發現,這個社會上的一些東西由此滅絕。沒有工匠精神,沒有鑽研勁頭,沒有十年磨一劍,沒有滴水石穿,沒有鐵杵磨成針。
,!
由此人們創造不出來更好的東西。影視要不是在翻牌,要不是在尬演,要不就是在譁眾取寵的博取眼球。
文學中的,文字是在流水,語句是在愚弄,篇章是在湊字,情節是在浮誇,要不是在強行感動,要不就得昧著良心舔人家屁股的歌頌,要不就得跳樑小醜,要不就是抄襲。
音樂也是如此,沒有了創新,總是在老生常談,在無病呻吟,在嘶涼倒氣,在哼哼唧唧,在翻唱…
藝術,科技,甚至文化,都被浮躁的烈火吞噬,變成了浮躁的塵埃。
更重要的是,這如一坨坨糞便的塵埃,最終被這些浮躁的人,吃的那叫一個香。
也難怪,人們被如此快速,躁動的節拍催促著,不可避免的淪為其中的附庸,而變得像泡沫一樣的,喧譁浮躁。
這是人,所不具備的條件。
有正規執照的資本已經將教育和醫療壟斷,更別說旅遊這個小小的行業。
所以你會發現,旅遊聖地,從之前保留其特色的原汁原味,變成了被浮躁和資本駕馭的奴隸。
其中的美食特色不再地道,成了流水線式的分工,沒有了其中唯依的人文情懷和精神寄託,只為最大效率的出餐和售賣,以至於沾染上銅臭的腐朽而變味。
寄於山水之間的清秀,歷史小鎮的古樸,原本是清新怡人的美景,由於被利益燻心而掉價。
所以你可以看到當地明目張膽的欺詐,宰客,坐地起價的有恃無恐,讓原本想要放鬆的心情,更加的鬱悶。
這些情況的泛濫用噁心這個詞,是萬萬不能夠形容的,但保羅福賽爾的《惡俗:或現代文明的種種愚蠢》中,用惡俗這個詞來概括,就有著深痛惡疾的一語中的了。
這是景,所不具備的條件。
這時,於天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小道上,一股泥土中夾帶的清香和淳樸的氣息撲面而來。
追隨著旁邊小河的步調一直的向著錯落延伸,不知不覺步伐都跟著輕快起來。路邊的花草,高聳的大樹,溪中散佈的石塊,左手桑田右手青山,所有的一切都恰到好處,那隨意擺放又錯落有致的格局,儼然就是一副巧奪天工的山水畫。
其實你如果看到這樣的景色,或許會想到陶淵明中所描繪的《桃花源記》也不過如此。
那其中還有桃花林的點綴和幫襯,而這裡沒有桃花,也足以和那世外桃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