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黯然落幕(第2/2頁)
章節報錯
淵的心腹,多年來忠心耿耿,對自己的稱帝之路全力支援。如今劉文靜此舉,在李淵看來,無疑是公然挑戰自己的權威,觸碰了他心中的底線。
“中書舍人何在?”李淵神色冷峻,說罷,他猛地一拍桌案,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絕,“朕意已決,速速起草詔書!”
“朕膺天命,君臨萬邦,夙夜匪懈,志在盪滌乾坤,締造清平之世,庇佑黎庶蒼生。
今有劉文靜、劉文起,朕素以赤誠相待,委以重任,恩渥有加,望其能殫精竭慮,輔佐朕成就大業,保大唐江山社稷穩固。
然劉文靜狼子野心,包藏禍心,竟暗中與逆黨勾結,圖謀不軌,妄圖顛覆我大唐社稷根基。其恃才傲物,居功自傲,於朝堂之上,目無法紀,肆意妄為,拉幫結派,擾亂朝綱,致使朝廷政令不暢,人心惶惶。
尤甚者,其與裴寂心生齟齬,竟不惜謀劃毒計,妄圖謀害朝廷股肱之臣,以洩私憤,全然不顧國家大義與君臣綱常。劉文起身為其黨羽,非但不加以勸阻,反而助紂為虐,同流合汙,為其謀反行徑出謀劃策,推波助瀾。
此等悖逆之行,觸怒天威,嚴重威脅我大唐根基,朕若姑息縱容,何以面對天下百姓,何以彰顯國法威嚴?朕斟酌再三,權衡利弊,為保我大唐長治久安,為護萬民安居樂業,依律將劉文靜、劉文起處以斬刑,以正國法。並抄沒其全部家產,充入國庫,使天下皆知謀逆者絕無好下場。
朕望諸臣工以此為鑑,奉公守法,忠誠謀國,切勿心存僥倖,重蹈覆轍。”
李綱、蕭瑀與李世民聞言,心頭皆是一沉,忍不住在心底發出一聲喟嘆。三人目光交匯,彼此眼中的無奈與惋惜清晰可見,他們都清楚,陛下心意已決,旨意一旦下達,便是無力迴天了。
劉文靜雖手握兩道免死金牌,可如今在天子的盛怒與決然面前,竟脆弱得如同薄紙一般,毫無用處。三人望著御書房中神色冷峻的李淵,再無辯駁的餘地,只能暗自感慨劉文靜的命運,怕是已如風中殘燭,再難挽回。
自漢律規定“立春後不決死刑”,除謀反大逆等“決不待時”者外,一般死刑犯須在秋天霜降以後、冬至以前執行。而此番劉文靜被冠以謀反之罪,自聖旨抵達,即刻就被押赴至刑場準備問斬了。
刑場上,冷風如刀,割在劉文靜的臉上,卻割不斷他滿心的悲慼與不甘。他的眼眸中,曾經的意氣風發早已消散,只剩下一片死寂,心如死灰。
臨刑的那一刻,劉文靜緩緩抬起頭,望著那片他曾為之拼搏、如今卻要將他拋棄的天空,胸腔劇烈起伏,用盡最後的力氣,捶胸大呼:“高鳥盡,良弓藏。此言不虛啊!”那聲音,帶著穿透人心的絕望,在空曠的刑場上回蕩,久久不散。
他的思緒瞬間飄回了往昔,太原起兵時的熱血沸騰,戰場上的金戈鐵馬,朝堂上的運籌帷幄,樁樁件件,仿若昨日。可如今,一切都如夢幻泡影,只留下這無盡的淒涼。時年五十二歲,本應在世間繼續施展抱負,可命運卻在此刻畫上了休止符。一代謀將,就這樣在權力的旋渦中,黯然落幕,徒留後人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