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就少了很多喜慶,就不多呆了。

跟青面商議一下,他暗中幫著留個心眼,這次決定幫青面去辦事,又因為前期幫他把煙癮去了,這就沒問題了。

如果有什麼突的事情,就北城迎水寺街藥鋪找任海山,那是劉掌櫃的嫡傳弟子,比小五管事。

防著外人就可以了,也出不來大事,照顧老奶奶,多跟老奶奶聊。

康氏道:“你還囑咐起我來了。”

鳳吟道:“我也看不底細了。得小心。”

說到這句,康氏的眼睛就一亮,有點驚奇地盯著鳳吟的臉端詳了一下。

鳳吟也不說話。這句話外人很難理解意思,所以得交代一下。

鳳吟是鎮上少有的可以察氣辨殃的人,而且如此收放自如。一個是得天獨厚的天賦,再就是小小年紀經歷的那些事情,然後就是老劉老奶奶引導得好了。

關於五運六氣這個事情,醫儒武道巫各家有各家的一套理論。但卻一理想通,唯一不同的是修煉的方式不同。但是拳家與方家特別重視這個。方家重視利用,拳家卻重視修煉。

簡單說,就是辨別氣色與氣場,即而瞭解氣機。這裡只能用這個詞彙,別的詞不容易形容,不過也不需要太明瞭。

這個天賦對鳳吟來說並不一定就是什麼好事,那樣會讓他小小的心靈裡裝上很多磨難,換言就是看到了常人看不到東西或不該看到的東西,有點玄了。

所謂氣色,就是顏色氣象。顏,就是顏面,眉目之間;色,就是眉目之間的氣色。所以有話分別為“相貌取人”,“態色取人”,類似於看相。

古時有一套經驗說辭,比如華蓋浮突,少年不幸,骨插邊庭,威揚四海;眼如雞目,性急難容,步若蛇行,毒而無壽;馬面聲嘶,死之漢,氣若煙塵,兇災日至;形同豬相,死必分屍,眼似虎睛,性嚴莫犯。,等等等等。

各家有各家一套詞兒,都是經驗積累又得透過經驗貫通。這是後天法。

而另一種人,卻有著先天的本能。靜極而生氣,即而可以俯察天地規律變換。古代聖賢多好此道,諸子百家皆有論斷。

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黃帝書》日:‘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

戰國時期的田光特別善於察辯人之勇武氣色.有名言道:“夏扶之勇是氣血之勇.故夏扶氣怒之時,面紅耳赤;來意之勇是氣脈之勇.故宋意怒時.面目灰青;秦武陽之勇是骨骼之勇,故武陽憤怒時,面目藏白;荊軻之勇是神武之勇,故荊軻震怒時而氣色不變如常。”

《黃帝內經》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莊子說:“通天下一氣耳”。

這是引經據典,都有一定的學問。

然而為真人之道,上了境界,就不是那麼容易檢視的連,古語道“喜怒不形於色,寵辱不驚於身,處危難之際而仍然能夠性情閒適暢朗,聽到讚譽或低毀時能夠顏色不變,以天下之興襄治亂為已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莊子內篇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