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華佗死後,李當之雖然沒有華佗出名,但是也名聲赫赫,和吳普等人都是當世的名醫。
李當之死後,王志也曾多次幫助過華派的後人,不僅是華派,就是張仲景的傷寒派也多次得到她的幫助。
只不過王志在明朝末年重回都市,對於滿清時期和民國以及建國初期的事情就不知曉了,回到都市後他也沒有聽說過華派的名氣,以為早已經在戰亂中斷了傳承,沒曾想今個竟然遇到了。
對於這些故人之後,王志一直都很照顧,因此當初在聽說了司馬峰的事情之後才會如此痛心,甚至最後替張仲景清理了門戶。
“你是華派的,華佗一脈之後?”王志看著李巖眼神複雜,要是真論起來這個李巖可切切實實的算是他的晚輩,而且不知道晚了多少輩了。
“哈哈,你也聽說過華派,不簡單。”李巖聽到王志那麼問不怒反喜,笑呵呵的說道。
“華佗一脈我一直很是仰慕,有時間我會上門請教。”王志說道,他這話說的可是真話,不過請教是假,考教才是真,他的目的主要是看看現在的華派究竟還有多少底子。
“好,我到時候靜候王醫生大駕。”李巖的xìng子倒是很直接,沒有其他中醫大夫的迂腐,要是別人聽到王志的話八成以為是挑釁了,即便是立馬開罵也必然會動怒,李巖卻是笑呵呵的說道。
“有意思的傢伙。”王志看了李巖一眼,心中笑道,原本這一段時間他的心態已經慢慢的轉變過來的,可是見到這李巖卻是不自然的把自己想成了幾百歲的老人。
“看來有時間各個流派都要去轉一轉了。”王志心中打定了注意,在場的除了明末之後衍生出來的流派,以前的流派或多或少都和他有些關係,到時候去看一看,要是底子還在倒是不妨幫上他們一幫,這樣一來總比他自己一個人努力要好的多。
只是不知道江源華那個老傢伙是那個流派之後,說不準還是我的晚輩呢。王志想著不由的玩心大起,卻是琢磨起江源華的來歷來了,今早被江源華打擊了一番,王大醫生可是沒有忘記啊。
不過等到王志看向江源華的位子時卻是有些失望了,江源華的前面和他一樣都是江南二字,不僅是江源華現場沒有流派的人也不少,這粗略的一看也有十數人之多。
看到這麼多人都沒有流派,王志隨即就釋然了,當初的戰亂和當年的動亂很多流派和典籍丟失的丟失銷燬的銷燬,這些人八成都是學術雜亂之輩。
其實王志猜的還真不錯,這些沒有流派的確實是學術雜亂,跟隨好幾位中醫老大夫都學習過,有的也是醫術大家,有的卻是民間隱藏的高人,最後自身醫術雖然不錯,但是卻沒有被任何人收為徒弟,到了最後其實也算是自學成才的那種。
古代學術流派大都是師徒結合型的,師承教育是學術流派形成的關鍵因素。師承師法,從拜師開始,就決定了弟子的學習內容、研究特點和發展方向,師傅的便嚮往往會影響這徒弟。
老師的言傳身教,其主張和風格必然為學生所接受和繼承,逐漸形成了在某一學科領域基本觀點一致、風格相近、研究方法相似的學派。
中醫的流派形成其實當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醫的繁榮,學術流派是中醫理論產生的土壤、發展的動力、傳播的途徑,也是人才培養的搖籃。
不過隨著教育文化的普及,這種醫學流派還在走著老路子,慢慢的脫離了時代,造成了後繼乏力,下輩無人的尷尬局面,這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醫的走向。
建國後,國家大力興辦中醫藥高等院校,統一教材、統一學術觀點、統一教育模式,“規範化”使中醫教育嬗變為單一的院校培養模式,傳統的師承方式則轉入“地下”。
一些老一輩的中醫名家也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