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份的萬能賬戶比這個早,限制條件少一些。而且早一些的年金險不需要等到第五年才有年金返回,第一份年金險是按第一年末返回生存金,第二份年金險是按第三年末返回生存金。而這份是第五年末才開始返回生存金。

客戶聽了林麗解釋,那個1%沒有消失,只是延遲獲得,心裡也沒有說什麼了。隨後就寒暄了一下,大家溝通了下過年在哪裡過之類的話題,然後他們家女兒讓綁紮頭髮,客戶就掛了電話。

這個客戶是林麗所有客戶裡比較懂看產品條款的,是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一個客戶。她以前是在企業裡做高管的,生了二胎後就在家做全職太太了。

她平時有空就是在搗騰自己之前存下來的理財產品和年金險了。這個客戶兩夫妻都比較理性,投保保險也是東算西算,才投保的。當時也是比較謹慎。

今年這個客戶已經退休在領取社保養老金了。她說不打算加保了。以後就靠這幾份年金險養老了。

林麗剛才還和客戶提了一嘴個人養老金賬戶,客戶說她老公還有八年才退休,但是覺得沒有必要存那個個人養老金保險。她說估計到林麗他們那批人退休的時候領不到多少錢了。林麗也認同她的說法,認為可能到自己退休的時候社保養老金領取不了多少錢。

現在這個個人養老金制度也是為了補充社保養老金的不足。如果是還有幾年就要退休的人,可能投保這個個人養老金保險就沒有那麼划算。不過還是能獲得退稅的權益。這個客戶認為她老公還有八年退休,不建議他投保個人養老金保險,因為現在保險的利率都在下調。還要等到五年後才能看到賬戶的錢,收益率太低。

林麗也沒有說什麼,她也認可客戶的看法。畢竟這個客戶夫妻倆都是很精打細算的,他們的家庭屬於中產那種。這個客戶的老公更沒有什麼保險意識,很難溝通的。她也不打算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促成。

林麗掛了這個客戶的電話後,心裡還是有些不平靜的。她心想,現在萬能險整個行業的利率都在下調,幸好當時這個客戶投保的早,還能看到一些收益,不然就要怪她了。

她自己在剛做保險的時候,並不認同分紅險。她喜歡確定利益的產品,對於像分紅險、萬能險這種浮動利益的產品她覺得未來可能會容易產生爭議。雖然合同寫了是浮動利益,一旦紅利或利率下降,客戶就會有不滿,還可以會到處說自己買了個保險,利益低於預期,就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林麗在多年前就有意識想要了解保險,當時她想要買重疾險。那時候她身邊 只有一箇中學同學的老公從做避雷針的技術轉做了保險。他在一家外資的保險公司工作。那時候保險代理人制度還不是很被認可。有的人在說做保險的都是在做傳銷。林麗當時也並沒有對這個行業有了解。

她自己在排行前三的幾家保險公司的官網查了下產品,發現大公司的重疾險保費都比較高,在一萬以上。這個同學的老公當時不是和她談重疾的保險觀念。而是談存錢的觀念。

這個同學口才很好,藉著與林麗當時關係不錯,就在影響她,經常約她逛街或者去他們家吃飯。他們夫妻倆做得一手好菜,每次去他們家吃飯,都是至少有十個人以上。

當時同學在逛街看衣服的時候,就給她灌輸積少成多的存錢觀點,說可以每個月存幾百,一年下來就存了好幾千。林麗也認同這個觀念。

她也問了這個同學的老公,他們公司還沒有純粹的重疾險。他給她推薦的是投資連結產品,說可以根據自己投資偏好及對風險的預期,來配比不同的投資產品的組合。裡面會有保守型、進取型、穩健型產品的配比。

當時還帶著林麗在週末去他們公司聽了講座。那時候林麗單身,手裡還是有一些結餘的錢的。平時加班比較多,沒有怎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