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東生靈塗炭。皆是老夫一人之過。只等上面一紙文書鎖拿,以此殘軀向殉難官民人等贖罪便是!”
“老大人不必如此。此番登萊事變,無非是李九成喪心病狂,裹挾了麾下部眾,與老大人何干?”宋慶知道這是自己最好的機會。趁著孫元化心中一片死寂之時,毫不客氣的單刀直入道:“況且若不是老大人規勸,孔有德和耿忠明等人怎會迷途知返,若不是他們聽了老大人教誨,最終開啟城門以迎王師,這仗還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老大人於江山社稷、官民百姓不但無過。反倒是有天大的功勞啊,縱然之前看錯了人,也不過一時疏忽,天子聖光燭照。一定會明辨是非的!”
孫元化原本心情鬱悶,先前強自裝出淡然模樣,可話一出口就變了味道,如今正在渾渾噩噩之間,冷不丁聽了宋慶這麼一番高論,頓時便呆住了,好半天才猛醒過來,對方只怕是要做些什麼手腳了,若是換做往日,他哪裡會容得這些,如今卻好像喝了一壺提神醒腦的大補湯,神色也變得精彩起來,壓著嗓子問道:“宋將軍這是何意,老夫為何有些不太明白?”
宋慶知道對方已經有了興趣,微微一笑道:“末將說的夠明白了,老大人雖然身陷賊營,卻依然不忘報效朝廷,拼著被叛軍殺害的風險,說服孔有德、耿仲明二將,極其麾下數千兵馬迷途知返,為大軍收復登州立下汗馬功勞,這般大功自然該賞,哪怕有失陷城池之罪,也該功過相抵,即便天子依然降罪,最多不過降職罰俸,又怎麼會是死罪呢?”
“這話不知你從何處聽來?”孫元化這次真的明白了,並且徹底動心了,做官做到他這個位置上,而且年紀還不算太老,自然不希望將自家前程性命都搭進這種糊塗事裡去,本來是眼前一片白茫茫,如今突然出現根救命稻草,自然下意識的抓住,並且再也不打算放開,原本多少有些渾濁的眼珠,也再次變得鋥光瓦亮,死死的盯著宋慶,等待他說出的答案來。
宋慶瞪大了眼珠,十分不解的問道:“孔有德和耿忠明說的啊,他倆如今都在我的營地裡,口口聲聲說是受了老大人感召,也被在座諸位大人規勸,這才迷途知返,幫忙開了城門,並且斬殺賊將李九成,難道這話不盡不實?”
“都是真的!”不等孫元化開口,旁邊的幾個年輕官員已經替他回答了這個問題,並且迅速闡述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來,大概就是孫元化被俘之後本打算自縊殉國,又覺得留有用之身與賊人周旋更能體現價值,因此開始規勸孔有德和耿忠明等有良心的將官,他們這些人也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幫忙探聽訊息,放哨偵查之類,總而言之大明朝文武雙全的官幾乎都在這屋裡坐著了,這幫人絕對不應該獲罪,朝廷不賞功就已經夠苛刻了,讓宋慶又開啟一次眼界,真心漲了見識。
不過這些人所要說的,幾乎都是他想要對方表達的意思,既然是這樣的話,他自然也不會阻止,一邊附和著誇獎幾句,一邊捎帶手的給孔有德和耿忠明脫罪,文官們花花腸子多得是,幾句便聽出宋慶想要留這兩個人,這對他們也不是什麼難事,雖說孔有德和耿忠明也有得罪他們的地方,但過後所給的待遇還算不錯,只要李九成死了就行,這兩人如果能夠換來他們那麼多人活命,甚至保住一部分官職,也可以算是物盡其用了,總比跟對方來個魚死網破的好,這筆賬誰都算得清楚。
當然,也不是沒有楞種,眾人說的差不多後,只見坐在左側一名三十餘歲官員猛地起身,憤然道:“爾等都是朝廷官員,既然做了錯事,既然應該承當,豈能說出如此有辱聖人門風的話來,還有這位宋將軍,孔有德和耿忠明都是朝廷叛將,你竟然收留他們,到底安的是什麼心思?你不過一介武夫,居然還敢以此作為交換,真當這大明天下沒了王法不成?”
宋慶微微偏過臉來,淡淡問道:“這位大人貴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