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城臨河靠山,青石鋪地,夯土堅城,城均高六米有餘,寬一米多,城上可通騾馬,周長十餘里。

城外沿河建有水城軍寨,與主城可以互相支援,城外五里皆無高大樹木,視野極為寬闊。

張璉與趙匡贊趕到蒲州城下時,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這樣的雄城如果要硬攻,沒有三五個月都別想攻陷外城。

河中節度使原本是侯益,此君也是代北老人,出身李克用的軍校。

昔年莊宗眾叛親離,困守洛陽,侯益聽聞後,連夜脫離李嗣源的隊伍,隻身歷經艱難險阻,毅然回到李存勖身邊,是為興教門十三忠之一。

只可惜,年輕時忠義節勇的侯益到老之後,卻變得蠅營狗苟,只圖富貴,再無年輕時那股幽並豪俠的氣勢了。

他勾結過孟蜀想要謀取富貴,耶律德光入東京後,侯益更是帶著長子親自到東京朝見。

還對耶律德光說自己沒參與過對抗遼國的戰鬥,言辭甚為恭順,耶律德光因此還專門下召,免了侯益的朝賀錢。

或許,當李存勖身死興教門之後,那個忠勇節義,孤身千里歸來的侯益,就已經死了吧!

侯益去了東京開封府朝見,蒲州城則暫時由他的兒子護國軍兵馬留後侯仁寶控制。

見趙匡贊率兩千五百人到來,侯仁寶趕緊將他們迎入城中。

趙匡贊帶著張璉跟侯仁寶四處巡視了一遍之後,悄悄將張璉拉到了一邊。

“蒲州城分水旱兩城,涼國西來,若要直下東京的話,必要仰仗大河水運之利。

侯留後晉人也,未必可信,為安全計,不如你我二人各據一寨。”

張璉點了點頭,只是有些為難,按說他是耶律德光派來輔助趙匡讚的,應當讓趙匡贊守蒲州城,他去守水城的。

可是張璉及其手下都是北人,還年少時就被擄到了大漠草原上,是完完全全的旱鴨子,要他去守水城的話,實在有些力不從心。

趙匡贊看出了張璉的為難,不以為意的說道:“指揮使何必為難,都是為陛下效力,當不分主客。

就請指揮使撥五百兵於我,你且看住侯仁寶鎮守蒲州城,我自去水城如何?”

張璉臉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有些感激的一拱手。

“趙金吾仁義,某家確實不習水戰,就在此謝過了。”

趙匡贊趁機說道:“不過這幾天,還是要勞煩張指揮守一下水城。

某麾下兵將,有百餘就是河中本地人,數年未有歸鄉,近日人心浮動,某不得不親去安撫一下,還得安排人把他們的家卷都接過來。”

張璉點點頭,臉上浮現出明白的微笑,趙匡讚的這個要求,看起來合情合理。

都到了河中府,還不讓牙兵與家人見上一面的話,搞不好是要出大問題的。

“趙金吾儘管去,某家雖水性不佳,但是守個五天十天,還是沒問題的。”

作為北平王趙德均的孫子,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外甥,從小在洛陽皇宮中長大,素來交遊廣闊的權三代。

趙匡贊雖然與侯仁寶兩相差了八歲,但兩人交情其實一直不錯。

所以對於侯仁寶的為人,趙匡贊摸的還是挺清楚的。

侯仁寶此人,能力只能說中規中矩,是一個合格的武將世家子孫,不出彩,也不差,性格上有些衝動,但還是能明辨是非。

從東京一路來,由於張璉等人就在身邊,趙匡贊不方便派出信使聯絡岳父張昭。

到了蒲州城終於支開張璉後,趙匡贊便一邊派人報信,一邊徑直前來拜訪侯仁寶。

河中蒲州的重要性,實際上比趙匡贊給耶律德光描述的還要重要。

自先秦起,關中勢力要出兵中原,蒲州就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