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立即同意了王皇后的建議。

次年,即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孝服期滿後,武則天再度入宮,並很快生下了皇子李弘。回宮後的武則天迅速獲得了李治的寵愛,成功地在宮廷鬥爭中擊敗了蕭淑妃,並且在永徽三年(652年)五月被封為了二品昭儀。儘管王皇后和蕭淑妃不斷試圖透過讒言來損害武則天的形象,但高宗李治並沒有因此疏遠她。

殘酷的宮鬥

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在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產下了長女安定思公主。不久之後,發生了一件具有爭議性的事件:當王皇后看望並逗弄過公主離開後,武則天趁身邊無人在,便狠心的掐死了尚在襁褓中的公主,並立刻蓋上被子掩蓋了這一事實。當李治前來探視時,發現女兒已死,武則天便藉機哭哭啼啼指責是王皇后所為,這也導致了李治對王皇后產生了極大的不滿,並萌生了“廢王立武”的念頭。

不過《舊唐書》和《唐會要》僅記錄了公主突然死亡的事實,並未提及具體的死因,因此關於公主之死以及武則天是否直接參與其中,至今仍有爭議。隨著時間推移,李治打算提升武則天的地位至一品宸妃,但遭到了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強烈反對,最終未能實現。

與高宗李治的關係

關於武則天與李治之間具體的情感性質——即是否有“真愛”存在——這更多的是後世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中的討論話題。這些創作通常基於有限的歷史資料和個人解讀,透過藝術手法來填補歷史空白,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儘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武則天和李治之間的關係超越了簡單的君臣或夫妻關係,它既包含了深厚的情感成分,也有著複雜的政治考量。

最佳拍檔

在永徽年間,唐高宗李治的皇權受到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的嚴重限制。這些大臣強烈反對李治“廢王立武”的意圖,使得武則天的政治晉升道路充滿挑戰。然而,李治希望透過廢黜王皇后並立武則天為後,來重振皇權,並削弱元老大臣的勢力。因此,武則天逐漸成為了李治政治上的重要盟友。

穩坐皇后寶座

永徽六年(655年),一系列關鍵事件加速了這一程序。武則天編寫《內訓》一書,同年中書舍人李義府率先支援“廢王立武”,獲得了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隨後,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也轉而支援武則天。尤其是元老李積表態稱“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的這番話很快扭轉了局面。最終,在十月十三日,李治頒佈詔書,以“陰謀下毒”這項罪名廢黜王皇后和蕭淑妃為庶人,並流放她們的家族成員。七天後,李治正式冊立武則天為皇后。

次年,即永徽七年(656年),武則天被允許進見宗廟,其父武士彠被追封為司徒,母親楊氏加封為代國夫人,武則天撰寫了《外戚誡》以回應外界的批評。

打擊門閥鞏固皇權

顯慶二年(657年),李治與武則天移居洛陽,並將之設為東都。至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則天與李治聯手,對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進行了削職免官和貶黜,從而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不僅沉重打擊了關隴集團,對反對者起到了震懾作用,同時也改變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局面,標誌著關隴集團自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透過這些行動,李治和武則天成功地鞏固了皇權,為後續政策的推行鋪平了道路。

參與朝政管理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李治因風疾發作,無法處理國家大事,遂讓武則天參與朝政管理。儘管初期二人合作順利,但隨著時間推移,分歧逐漸顯現。龍朔元年(661年),武則天提出禁止婦女從事俳優之戲的建議被採納;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