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才女到女皇:武則天是如何改寫歷史的(上)(第4/4頁)
章節報錯
正如《新唐書》所言:“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因此,武則天一朝被譽為“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賢臣均在其列。陸贄評價道:“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驟升,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助。”
武則天對有才能和學識的人士尤為賞識,能夠從廣泛蒐羅的人才中識別並重用賢能之士。她不僅善於發現人才,更懂得如何合理任用,使得眾多英賢甘心為她效力。
透過設立多種渠道廣納諫言,並且真正尊重和採納合理的建議,武則天不僅展示了作為君主的智慧與胸懷,也為唐朝的政治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的這種做法,使得更多的聲音能夠被聽到,促進了政策的最佳化和社會的進步。同時,這也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治國理政經驗:一個國家若要長治久安,必須重視傾聽不同的聲音,勇於接受批評與建議。
剪除唐宗室勢力
隨著武則天權力的鞏固,她開始翦除唐朝宗室勢力。垂拱四年(688年),琅邪王李沖和越王李貞分別在博州和豫州起兵反抗,均迅速失敗。武則天隨後展開了大規模的清洗,迫使多名親王及其親信遇害而亡,進一步削弱了李唐宗室的力量。
同年五月,武則天加尊號為“聖母神皇”。十二月,她在洛水邊舉行盛大的受圖儀式,象徵著她的統治得到了上天的認可。同時,她命人在洛陽建造了宏偉的明堂——永珍神宮,成為當時政治與宗教的重要象徵,吸引了各國使節前來祝賀。
載初元年(690年)七月,《大雲經》的出現宣稱武則天是彌勒佛化身,應作為天下主人。武則天藉此機會下令頒行《大雲經》,在全國各地設立大雲寺講解此經,並提高佛教的地位超越道教,為她最終登基稱帝奠定了理論基礎。透過這一系列措施,武則天不僅穩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也為日後正式建立武周政權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