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唐玄宗李隆基:多才多藝的帝王(上)(第4/4頁)
章節報錯
,甚至對親屬也更加嚴格。然而,由於工作上的失誤以及一些過於保守的做法,宋璟最終也被免職。
宋璟罷相後,張嘉貞短暫接任宰相之職。然而不久之後,文武雙全、才德兼備的張說取代了張嘉貞的位置,成為唐玄宗的重要輔臣。張說上任後,在多個領域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軍事改革:在軍事方面,張說裁減了20萬邊防軍,精簡軍隊規模,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和效率。同時,他將府兵制改為募兵制,解決了長期以來府兵制下的種種弊端,如士兵服役負擔過重、軍隊戰鬥力下降等問題。這一改革即增強了國防力量,也減輕了農民的兵役負擔,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政治改革:在政治上,張說對宰相機構進行了重要改革,將“政事堂”改名為“中書門下”,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增強了中書省的權力。這一改革使得中央政府的運作更加高效有序,減少了行政冗餘,提高了決策效率。
文化教育發展:張說領導了麗正書院(後改名為集賢殿書院),大力推動學術研究和文化發展。麗正書院成為了當時的文化中心,吸引了眾多學者前來講學和研究,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和學術的進步。這一時期,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在張說的輔佐下,開元盛世達到了頂峰。這一時期,不僅軍事和政治制度得到了最佳化,文化事業也蓬勃發展,唐朝迎來了一個繁榮穩定的黃金時代。
泰山封禪彰顯權威
在725年11月20日,即唐朝開元十三年十月辛酉這一天,唐玄宗李隆基在大臣張說的組織下,帶領朝廷官員、皇室成員和各地領袖前往泰山舉行了一次重要的封禪儀式。這次活動不僅是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慶祝,也象徵著皇帝權威達到了新的高度。
打破門第提拔能臣
唐玄宗特別重視選拔真正有能力和品德的人才擔任公職。他打破了以往重門第、輕能力的選官傳統,實行唯才是舉的新政策。有一次,玄宗聽說了一位名叫張九齡的年輕人。他出身普通家庭,但才華橫溢,品德高尚。儘管沒有顯赫的背景,他的名聲卻因學識和正直而遠播。於是,玄宗決定親自見見這個年輕人。面試中,張九齡的表現非常出色,提出了許多關於如何改善民生和提高行政效率的寶貴建議。玄宗大為讚賞,當即任命張九齡為重要官員。
這一舉動震驚了整個朝廷,也給無數有志之士帶來了希望——不論出身,只要有真才實學,就能得到重用。然而,在張說之後擔任宰相的人因為內部不和陸續被免職。直到張九齡的上任,這位來自廣東地區的人才以其卓越的能力獲得了玄宗的信任。
作為宰相,張九齡繼承併發揚了唐玄宗李隆基重視人才的傳統政策。他堅信選拔官員應注重個人的品德和能力,而非家庭背景或出身。在吏部負責官員選拔時,張九齡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力求為國家選出最優秀的人才。
尤為難得的是,張九齡不僅在用人上堅持原則,在面對皇帝的決策失誤時,他也敢於誠懇地提出批評和建議。即使對於給予自己機會的唐玄宗,張九齡也毫不畏懼地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展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