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貶彭澤

長壽元年(692年)正月,酷吏來俊臣以陰謀反叛之罪名,誣陷狄仁傑等一眾大臣,將他們無情逮捕並投入大獄。按照當時的律法規定,只要在接受審問時立即承認謀反罪行,便有機會獲得減免死罪的寬大處理。面對如此情境,狄仁傑毅然決然地當場認罪,高聲說道:“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得到這一口供後,便將狄仁傑等人收押監禁,只等待日後的行刑之期,不再對他們施加更為嚴酷的防備措施。

狄仁傑暗中向獄吏借來筆墨,從被子上撕下一塊帛布,在其上書寫下自己的冤屈之情,然後將它塞進了棉衣裡面,請求獄卒幫忙送回家中。負責看守的王德壽並未對此起疑心,讓人將這份帛書送交給了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狄光遠手持帛書,滿懷悲憤地向武則天訴說了父親的冤情。

武則天仔細閱讀完帛書之後,即刻召來來俊臣進行質問。來俊臣卻狡辯道:“臣並未對狄仁傑等人施以任何酷刑,甚至連他們的冠帶都未曾剝下,他們的飲食和寢宿也都一切如常。如果沒有謀反的事實,他們又怎麼可能肯承認謀反呢?”武則天聽後,便派通事舍人周綝前往獄中檢視實際情況。來俊臣事先給狄仁傑等人穿戴整齊,然後才讓周綝進入獄中檢視。周綝內心懼怕來俊臣的權勢,只是唯唯諾諾地應付著,甚至都沒有正眼看一下狄仁傑等人,便匆匆回去向武則天覆命。來俊臣還指使手下之人假冒狄仁傑等人的名義,偽造了一份《謝死表》,讓周綝將其呈交給武則天。

武則天在接到這份偽造的《謝死表》後,心中產生了疑慮,決定親自過問狄仁傑這起謀反案。她親自召見了狄仁傑,當面詢問他為何要承認謀反。狄仁傑坦然回答道:“我如果不承認造反,早已喪命於酷刑了。”武則天又進一步追問為何要作《謝死表》,狄仁傑則堅定地回答稱自己從未寫過。武則天於是命人拿出那份《謝死表》,經過仔細比對和調查,終於明白表章是偽造的,由此揭穿了來俊臣的陰謀。因此,她下令免去狄仁傑等大臣的死罪,但全部貶黜為地方官。其中,狄仁傑被貶謫到彭澤,擔任縣令一職。此後,魏王武承嗣多次向武則天請求誅除狄仁傑,但均被武則天一一拒絕,顯示出她對狄仁傑的器重與保護。

復居宰輔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領孫萬榮發起叛亂,成功攻陷冀州,這一事件使得河北地區陷入巨大的震動之中。為了有效穩定局勢,武則天果斷起用狄仁傑,任命他為魏州刺史。在此之前的刺史為了抵禦契丹的侵襲,採取了將所有百姓驅趕入城,並全力修繕守城器具的策略。然而,狄仁傑到任後,卻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讓百姓們返回田間,繼續他們的耕作活動。

這一舉措,無疑是對民心的一種安撫。孫萬榮得知狄仁傑被重新起用後,出於對其能力的忌憚,選擇不戰而退。魏州的百姓們對狄仁傑的明智決策感激不盡,紛紛爭相立碑,頌揚他的功德。不久之後,狄仁傑又被調任至幽州,擔任都督一職,並且獲得了朝廷賜予的紫袍和龜帶。武則天還親自在紫袍上題寫了十二個金字,以此表彰狄仁傑的忠誠與功績。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被任命為了宰相,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並加授銀青光祿大夫。當時,朝廷為了戍守安西四鎮,大量徵發百姓,導致民間怨聲載道。狄仁傑針對這一情況,大膽地上表勸諫,同時還提出廢除安東都護府,恢復高氏為高句麗的君主,暫停江南糧草運輸,以及撫慰河北百姓等一系列建議。儘管這些建議未能被朝廷完全採納,但卻贏得了有識之士的廣泛贊同。不久之後,狄仁傑又代理納言之職,併兼任右肅政臺御史大夫,展現出他在政治上的多方面才能。

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對河北地區進行騷